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張?:三國魏國名將征西車騎將軍五子良將之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張?(?-231)字??,河間?(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渡之戰時,本為袁紹部將的張?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帳下多立功勛,于曹魏建立后加封為征西車騎將軍。張?多次抵御蜀漢諸葛亮的進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謚曰壯侯。
  

  張?生平簡介  

  東漢末,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后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初平二年(191),袁紹取冀州,張?率兵投歸,任校尉。后因拒幽州割據勢力公孫瓚有功,升寧國中郎將。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中,建議袁紹派重兵增援烏巢未被采納。袁軍因而大敗。張?反遭誣陷,憤而投奔曹操,任偏將軍。此后,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建安二十年(215),率軍進攻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被蜀將張飛擊敗。后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于定軍山(今陜西勉縣南),當夏侯淵戰死,全軍面臨覆沒之際,張?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陳倉(今寶雞東)。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郡治今甘肅涇川北)胡羌,后與夏侯尚圍攻江陵(今屬湖北荊沙)。魏太和二年(228)春,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張?領兵5萬,與蜀軍前鋒馬謖戰于街亭(今甘肅天水東南,一說今張家川北),先將蜀軍圍困,絕其汲道,使其饑渴混亂,爾后督軍攻擊,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太和五年(231)六月,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今天水南)遇諸葛亮伏兵,中箭亡。張?戎馬一生40余載,被稱為曹魏五大良將之一。以用兵巧變著稱,又善列營陣,長于利用地形。 歷史
  

  演義張?生平  

  張?原為袁紹手下名將,官渡之戰時,受郭圖陷害,無奈投降于曹操,從此被曹操重用,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張?任司馬懿先鋒,跟隨司馬懿在街亭擊敗蜀將馬謖,使諸葛亮撤兵。此后,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張?先后隨曹真、司馬懿前往對抗,多有表現,連諸葛亮也嘆其勇猛。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時,于在劍閣設計埋伏,張?前往追擊,中埋伏被亂箭射死。
   歷史

  張?戰績縱覽  

  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用來對抗公孫瓚。后來,公孫瓚被擊敗,張?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200年,曹袁兩軍相持于官渡,袁紹派淳于瓊率萬余人護送軍糧,屯于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認為曹操兵精,淳于瓊必敗,應迅速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采納了郭圖的建議,張?勸阻,袁紹不聽,只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快,烏巢兵敗,消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后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不賣力作戰,失敗后還出言不遜。張?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于是拜張?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204年,張?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次年,又隨曹操在南皮消滅袁譚勢力。


  
  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張?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后,張?因功升為平狄將軍。后來,張?又參加了征討管承,征討陳蘭、梅成等人的作戰。
  
  211年,馬超、韓遂叛亂,張?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率軍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歷史
  
  214年,馬超在張魯支持下,卷土重來。張?跟隨夏侯淵擊敗馬超,并平定了宋建的叛亂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張?軍進至巖渠,被張飛擊敗,率殘部退回南鄭,改任蕩寇將軍。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于陽平,夏侯淵、張?、徐晃等率軍迎擊,張?負責防守廣石。劉備親自率精兵萬余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張?親自率兵與蜀軍進行搏斗,劉備不能攻克。次年,魏軍主帥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軍大敗,張?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出任,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于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張?假節。后來,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于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屯兵于陳倉。220年,曹丕即位,任命張?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不久,曹丕稱帝,又進封張?為?侯,隨即命令張?跟隨曹真征討安定的胡羌,之后與曹真一同進朝朝見。
  
  223年,張?同夏侯尚一起進攻江陵。張?別督諸軍渡江,攻取洲上屯塢。
  
  227年,魏明帝曹?即位,張?奉命屯兵荊州,與司馬懿進攻孫權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戰,擊敗吳軍。
  
  228年,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魏明帝曹?加張?位特進,使督諸軍,與蜀將馬謖戰于街亭。馬謖依守南山,下不據城,被張?截斷水源,殺得大敗。繼而,張?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下詔嘉獎張?,增加食邑1000戶,前街亭之戰后一共4300戶。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命令張?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調度。張?到達荊州后,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于是又回軍屯駐方城。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魏明帝曹?急招張?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并派遣武衛、虎賁等侍衛保護張?。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張?率軍連夜趕到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于是奉詔還于京都,被拜為征西車騎將軍。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后諸葛亮糧盡退兵,張?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被謚為壯侯,兒子張雄繼嗣。由于張?前后征戰有功,魏明帝分張?的食邑,封張?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封他的幼子爵為關內侯。 歷史
  

  張?降曹始末  

  張?為曹操“張樂于張徐”五員大將之一,五子各有所長,而?尤以巧變著稱。張?起自袁紹屬下歷任校尉、寧國中郎將,于官渡之戰降于曹操。
  
  官渡火燒烏巢的瞬間,《三國志·張?傳》對袁紹方的謀劃有詳細記載:“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
  
  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官渡之戰的過程不用多說,由以上記載便可知張?深知兵機,烏巢之事的帶來的變化已在其所料之中。然而,這次爭論,卻為張?降曹埋下伏筆。
  
  《張?傳》:“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懼,乃歸太祖。”以袁紹軍破而后張?降,然則傳后的裴松之注《武帝紀》與《袁紹傳》對此說存疑!段涞奂o》:“(袁紹)乃使張?、高覽攻曹洪。?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袁紹傳》:“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這兩說都是張?降而后袁紹軍潰。
  
  關于張?降曹的原因,本傳記為郭圖進讒言:“?快軍敗,出言不遜。?懼,乃歸太祖。”《三國志》所記,應有此事,不過《?傳》袁紹軍先破而后張?降這一說法就有很大疑點!?傳》、《武帝紀》與《袁紹傳》同出于《三國志》,在此事上就寫作立場而言,后二者較為可信,而《?傳》將此順序小有改變,所要掩示的,也正是《武帝紀》與《袁紹傳》沒有掩飾的------張?降而后袁軍潰,更進一步可以理解為張?的投降是袁軍崩潰的重要原因。烏巢被燒,袁紹敗局雖成,然而也應該是余糧盡軍心散之后的事,事實上卻是在烏巢被燒瞬間,這樣龐大的軍隊頓時土崩瓦解。不難發現,張?在此時起了幾乎是關鍵的作用。曹操火燒烏巢之時,“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傳》。這里所領“重兵”的無疑是張?、高覽,二人的突然投降,使得袁紹的這支“重兵”或降或逃,一下子煙消云散,受烏巢之火與重兵覆沒的雙重打擊,袁軍才馬上軍心散亂以至崩潰。否則若是袁紹糧盡前全軍死戰,曹操方即使勝利也要付出相當大的傷亡。所以由此可見張?在這里作用的明顯。
  
  另外要說的是張?對投降時機的拿捏也是相當到位,不負“巧變”之名。《袁紹傳》:“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等率其眾降。”張?的投降,是在曹操燒烏巢后回營這一瞬間,此時曹軍根本就未對袁紹采取進一步的行動,烏巢之火的影響也沒有明顯化,而以軍力來看,張?、高覽所領的“重兵”未必處于劣勢,這樣情況下的投降,應該稱得上是非常之舉,而這也正是張?拿捏準軍機變化的表現。事實證明,這成為左右后來戰局的關鍵,對曹操而言而是得到了相當大的一筆籌碼。所以對于張?來歸,曹操驚喜之余,有“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之喻,以之為“偏將軍、都亭侯”,可以說是相當厚待。

歷史


共2頁: 上一頁
  • 1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7681.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