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冠一怒為紅顏”是清朝詩人吳偉業諷刺吳三桂勾結清朝反擊李自成大順軍進而被清朝封為平南王的詩句,原以為是吳三桂的專利——為了自己的女人而不顧歷史名譽、不顧全家38人的性命,毅然決然地選擇投降敵人,絕對是用情之專一的“ 大情種”!不過看了《水滸》后竟然發現雙槍將董平也是一位“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好漢”,董平時任 東平府兵馬都監,乃是河北上黨郡人氏,善使雙槍,人皆稱為雙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心機靈巧,三教九流 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是一位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的人物。
在東平府,程萬里是太守,董平是兵馬都監,兩人一文一武,各守其職,宋朝的重文抑武國策,讓武將在文官面前低一等。程太守有個漂亮的女兒。董平無妻,多次派人去求親,程萬里總不答應,程太守眼中理想的女婿應該是一個狀元,至少也是一個文人吧。因此,平時兩人便有些言和意不合。應該說董平的條件不錯,但程萬里總不答應這枚婚事,是他看不起武士,更是看透了董平的為人,梁山派了兩條好漢前來下戰書,董平聽了大怒,叫推出去立即斬首,這其中還有自己的熟人郁保四。由于程太守認為“于禮不當”,“自古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兩人被打后放回,由此觀之董平的人品一般。梁山大軍壓境之際,董平又乘勢要挾,向程家問這門親事。程太守只好來了個緩兵之計:“如今賊寇臨城,事在危急,若還便許,被人恥笑。待得退了賊兵,保護城池無事,那是議親,亦未為晚!背烫刂院锨楹侠怼.斎,董平恐怕程日后不肯,希望尚未破滅,決意同心抗敵。董平也認識到自己孤單,城池被打破是早晚的事,被宋江用計捉住后,在天罡地煞理論的誘惑下立即歸降梁山,并獻計賺開了城門,董平逕奔私衙,殺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奪了這女兒。搶親就搶親吧,竟然“ 殺了一家人口”!如果說“沖冠一怒為紅顏”還是吳三桂叛國投敵的一塊“遮羞布”,那么董平的“沖冠一怒為紅顏”卻連這塊小 小的“遮羞布”也扯了。
歷史給吳三桂出了一道難題,吳三桂以區區數萬人馬鎮守山海關,清軍不敢越雷池半步,可見吳三桂的軍事才能不一般,李自成起義軍的發展讓吳三桂措手不及,強大的滿洲鐵騎多次不能打破的北京被李自成占領,皇帝自殺,不僅僅是軍事原因,更多的是政治因素,吳三桂面臨多項選擇,一是投降李自成,因為吳三桂全家在李自成手中,但與李自成有亡國之恨;二是投降清朝,但與清朝不是一個民族,且有多年征戰之仇;三是擁兵自保,面臨兩面夾擊不能自保的危險。吳三桂做出了驚人的決定:向清朝借兵恢復大明,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于宮廷,示大義于中國!迸c多爾袞殺馬為誓。吳、清兩軍很快奪回北京,為明崇禎發喪,清軍立即四面出擊,占領北京的清軍不提恢復明朝的諾言,而是以南明為對手,吳三桂的借兵策略失敗,吳三桂只好打掉牙吞到肚里,甘當藩王,擁兵自保,他的錯誤是不該殺掉南明皇帝朱由榔,這也是吳三桂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康熙撤藩,吳三桂也許是一個清朝忠臣,但撤藩意味著吳三桂不能自保,就像宋江招安后要保持梁山軍隊原建制一樣,一旦沒有了軍隊,宋江也只有被別人謀殺,吳三桂沒有選擇,為自保只有一博,吳三桂造反實際上是清朝逼反的。應該說吳三桂沒有政治理想,只有個人私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84661.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