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的開采利用始于元末,興于明清。在清朝,使用昌化雞血石刻制玉璽的皇帝和皇后是最多的,有乾隆、嘉慶、咸豐、同治、宣統、慈禧等。同時,昌化石被列為寶玉石名品, 在清代官吏服飾中,一花翎紅頂為最高品級,雞血紅曾代珊瑚紅、瑪瑙紅為頂花品飾之最高榮譽……這足見昌化雞血石在清朝被重視的程度。
乾隆皇帝就有多枚昌化雞血石寶璽。其中一枚是“乾隆宸翰”此印高15.2厘米,面8.4厘米見方,制于 清乾隆24年(1759年),是清乾隆諸多寶璽中最為精美的。作者衛承芳,河南人,是清代雕刻名師。作品取材于乾隆南巡時暢游西湖的迷人景致,荷花叢中雙鶴漫步, 池中鴛鴦交頸,水底魚兒戲耍,花間葉面蜻蜓飛舞、青蛙、螃蟹跳躍,一派生機盎然。荷池岸邊的巖石上刻有三處邊款,其中一處云:“蓮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風。 鴛鴦飛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日過西湖,見荷花爛漫,摹之于石......”。其印面刻陽文“乾隆宸翰”。
據傳,此印材是當年清高宗首次南巡至西天目山,賜禪源寺御筆木刻《心經》一卷,住持感激萬分,精心準備了此昌化雞血石進貢。高宗如獲至寶,龍顏大悅, 遂敕封為“國寶”。乾隆四十九年 (1784),清高宗第六次南巡至西天目山,再賜禪源寺石刻《無量壽經》兩卷,以示對寺院的謝意。
乾隆六下江南的時間表: 第一次:乾隆十六年 (1751) 乾隆41歲 第二次:乾隆二十二年 (1757) 乾隆47歲 第三次: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乾隆52歲 第四次:乾隆三十年 (1765) 乾隆55歲 第五次: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乾隆70歲 第六次:乾隆四十九年 (1784) 乾隆74歲 而且,他每次多是正月是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農歷四月份回京。 有詩為證:閣中帝王今何在?煙花三月下揚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88128.html
相關閱讀: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