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子今:漢代神童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太平御覽》卷三八四引《東觀漢記》說到張堪“年六歲”,“才美而高,京師號曰‘圣童’”的故事。大致正是在漢代前后,又出現了“神童”的說法。

《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論》關于揚雄的贊頌之辭中,有這樣的文句:“雄子神童烏,七歲預雄《玄》文。年九歲而卒!薄度A陽國志?后賢志》附《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列有“文學神童楊烏”,書中的注解寫道:揚雄的兒子楊信,字子烏,七歲的時候就對揚雄著《太玄》有所助益。《法言?問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烏乎。九齡而與我《玄》文。”《太平御覽》卷三八五引《劉向別傳》:“楊信字子烏,雄第二子,幼而明慧!睋P雄著《太玄》一書,楊信提供了很多幫助。

楊信幫助揚雄著《太玄》時的年齡,有的說“七歲”,有的說“九齡”。無論哪一種說法正確,這個曾經給大學問家揚雄有所提示的兒童,都是“神童”。現在看來,楊信很可能是最早被稱作“神童”的聰慧幼兒了。

《藝文類聚》卷三一引《先賢行狀》說,杜安在太學讀書時,“號曰‘神童’”《后漢書?樂恢傳》說到“潁川杜安”。李賢注引《華嶠書》說,杜安十三歲入太學,“號‘奇童’”!捌嫱笔呛汀吧裢闭Z義相近的稱謂。

東漢晚期著名大學問家鄭玄,據說十六歲時就得到了“神童”稱號。(《太平御覽》卷八三九引《鄭玄別傳》)據《太平御覽》卷一八五引《管輅別傳》,有人稱贊管輅“此年少盛有才器,聽其言語,正似司馬子游獵之賦,何其?硌雄壯,英神暢茂,必能明天文地理變化之數”。于是在徐州地方聲名響亮,號稱“神童”!墩f郛》卷五七上陶潛《群輔錄》說到所謂“濟北五龍”:“膠東令盧?昭字興先,樂城令剛戴祈字子陵,潁陰令剛徐晏字孟平,涇令盧夏隱字叔世,州別駕蛇邱劉彬字文曜,一云世州。右濟北五龍,少并有異才,皆稱‘神童’。當桓靈之世,時人號為‘五龍’。見《濟北英賢傳》!痹谔諠摴P下,此“五龍”和“八俊”、“八顧”、“八及”并說,應當也是“桓靈之世”社會輿論人物品評的記錄。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所謂“濟北五龍,少并有異才,皆稱‘神童’”。出身一個地區的“神童”組合,體現了當時區域文化的某種特征。

《后漢書?鄭玄傳》記載,任嘏得到鄭玄“有道德”的稱贊。據說他從十二歲時就師,“學不再問,一年通三經”。于時學者號之為“神童”。《隋書?經籍志三》著錄:“《任子道論》十卷,魏河東太守任嘏撰!边@部書就是這位漢末“神童”的文化貢獻。任嘏年幼時有“神童”之稱,在漢末荒亂之年,任嘏家貧賣魚,因為官府征稅,魚價上漲數倍,任嘏卻依然照平時價格取直,于是因其“德行”受到敬重?磥恚敃r的“神童”絕不僅僅“夙智蚤成”,同時尤其重視道德修養,任嘏的事跡是引人注目的。作為品德教育典范的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太平御覽》卷三八五也是列于《人部?幼智》題下的:“《孔融列傳》曰:孔文舉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由此宗族奇之。”

漢末名士何晏,據說“七八歲便慧心大悟”,眾人都因此驚異,看重他的才華。曹操讀兵書,有疑而未解的地方,曾經試探性地詢問何晏,何晏都能夠解釋疑團,一一說明。神童何晏竟然熟悉兵學,其知識面之廣,確實令人驚異。

在漢魏之際進行過活躍的政治表演的鐘會,也曾經是著名的神童。他的事跡告訴我們,神童也是通過勤奮學習方能完成自我錘煉的!度龂?魏書?鐘會傳》說他“少敏惠夙成”。五歲的時候,曾經去見中護軍蔣濟,蔣濟贊嘆他特殊的才質,說:“非常人也!”

裴松之注引鐘會母親的傳記,說夫人性格莊重嚴肅,注重教訓引導,鐘會雖然是個孩子,依然“勤見規誨”。鐘會四歲的時候,夫人就為他講授《孝經》,鐘會于是“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奇文異訓!狈蛉擞谑菍︾姇f:學習方法不正確就容易勞倦,勞倦就導致精神怠惰,我擔心你讀書時精神怠惰,所以一步一步地引導你,現在你可以自學了。鐘會“雅好書籍”,對歷書也有所研究,特別喜好《周易》和《老子》。后來鐘會作了尚書郎,夫人握著他的手教導他說:你年紀這么輕就擔任重職,“人情不能不自足”,如果不自足,那么,損害和禍端就潛伏在其中呢,你千萬要謙虛謹慎,牢記歷史上的教訓。

鐘會日后的政治方向姑且不論,他在自我設計的特定的人生道路上取得的成功,與他母親的引導和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鐘會的母親所教給他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哲理和歷史的經驗。

漢代神童故事,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當時社會比較普遍地重視讀書,重視學習,應當是神童較大面積出現的文化因素和歷史因素。而漢代社會具有比較積極的崇尚奮發進取的“少年”精神,或許也是神童故事得以發生和傳播的條件之一。《戰國策》和《史記》中可以看到“項橐”故事。這位頗有識見的神童據說曾經“為孔子師”。漢代畫象資料中多有被稱作“孔子見老子”的畫面。中間一位手持一件玩具車的童子,就是項橐。反映項橐事跡的畫面可以告訴人們,漢代神童故事集聚著相當豐富的文化信息。我們讀這樣的故事,不限于只是知道一兩個兒童的“異才”和“慧心”,而應當領略和理解當時社會的文化氣氛和時代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0004.html

相關閱讀: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朱德的故事五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