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蔣琬劉禪之爭:扶不起的阿斗如何奪回朝政大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蔣琬自建興十二年以尚書令身份總理國事,至延熙九年(246年)去世,執掌蜀漢政權達13年之久。這段時間蜀國極少興兵,主要致力于經濟恢復和百姓的休養生息。延熙六年十月,蔣琬似乎認為蜀國國力已經有所恢復,再次伐魏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將行營自漢中遷至涪縣(今四川省綿陽市)。在此修繕城池,大造舟船。據《三國志?蜀書?蔣琬傳》記載:蔣琬認為諸葛亮數出秦川,道路艱險,糧運難繼,故而多次勞而無功,所以不如另辟蹊徑,順漢、沔二水東下,襲取東三郡(西城、上庸、房陵),進窺荊襄。蔣琬這一伐魏計劃,兵鋒東指,故而被稱之為“東伐計劃”。

  但此時的蔣琬與諸葛亮在世之時威望與權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這一計劃剛剛出爐,就遭到了強大的反對力量:“而眾論咸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眲⒍U也派了尚書令費?和監軍姜維前去向蔣琬“諭旨”此事。迫于壓力,最終蔣琬放棄了這一計劃,同意回到當年諸葛亮出秦川祁山、進窺雍涼這一既定的傳統方針上來。對于蔣琬別出心裁的“東伐計劃”的前后始末,史書上交代得頭是頭,尾是尾,因是因,果是果,條理清晰,邏輯充分。盡管如此,此事仍有三點甚為可疑之處:

  第一,蔣琬雖然不再堅持水路“東伐”,但自己卻沒有就此拔營離開涪縣,而只是升任姜維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令其前往漢中,負責聯絡涼州羌、胡及其他北伐事宜。蔣琬上奏劉禪:“如果姜維北征,與魏軍相持于河右,臣我當率領大軍作為姜維的后鎮與援軍。涪縣這個地方水陸四通,交通便利,可以做到唯急是應,倘若東北方向(作者注:由長安方向入侵漢中,正好是東北方向)曹魏來侵,趕去救援也相當方便!庇谑呛跏Y琬繼續坐鎮涪縣,并在此一呆就是整整3年,直到去世。涪縣真的如蔣琬所說,地理位置那么左右逢源、極其便利嗎?

  第二,蔣琬將大營自漢中遷至涪縣其實早有計劃。延熙五年正月,監軍姜維就已經督率一支偏軍作為先鋒自漢中回撤,駐扎到了涪縣。22個月之后,蔣琬也親自回撤到了涪縣。隨后,蔣琬自己堅持留在了涪縣,回到漢中去主持“北伐”事務的卻正好是之前回軍涪縣的先鋒姜維。這些人事調動背后會不會藏有什么深意?

  第三,蔣琬如果真的有意“東伐”東三郡和荊州的話,沒有理由不和東吳互通聲氣,以求得東吳荊州軍團的支援。但東吳自始至終沒有收到蔣琬發出的照會,也沒有見到蜀漢就此派來的使者。以至于東吳的重臣驃騎將軍步騭、車騎將軍朱然等人誤以為蔣琬回撤涪縣的真實意圖是有意順流東下侵略自己,于是頻繁上書孫權,請求早作應戰準備。若此行本意確實在于“東伐”曹魏,蔣琬做事怎么會如此毛手毛腳、粗枝大葉?

  先說涪縣的地理位置。涪縣絕非蔣琬所說的那般交通便利,在此駐軍根本不可能同時兼顧到蜀漢各個方面的危機。倘若真有一個這樣得天獨厚的地方,諸葛亮在世之日為什么沒有發現并加以利用呢?真實的情況是:涪縣距離漢中的路途還相當遙遠,并且蜀道難行,一旦有警,根本做不到及時救援。蔣琬回撤涪縣的次年,魏國就趁漢中守兵大減的良機(不到三萬),由大將軍曹爽率領,十余萬步騎軍大舉來犯。漢中諸將大為驚恐,皆主張棄關入城固守,以待涪兵救援。臨時全權負責鎮守漢中的大將王平力排眾議說道:“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后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有賴王平此番調度,拖延時日,隨后援軍陸續趕來,漢中方保無事。事實雄辯地證明了蔣琬所謂的涪縣“水陸四通,唯急是應”是純粹的謬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8036.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