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各個皇帝都偏愛南巡。一百年來,曾十二次大規模南巡。光是乾隆皇帝一人,就曾經六下江南。各個皇帝在南巡途中雖然也做了一些興修水利、修建海塘等利國利民之事,并減免沿途百姓的賦稅,但是沿途修建行宮、御道、游玩景點,拆毀房廬屋舍,致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百業凋敝,給百姓帶來的卻是難以承受的苦難。朝中百官和各地的地方官自然知道其中的苦楚,可誰又敢掃皇上的興致呢?但總有一些生性耿直、剛正不阿的人站出來進言。然而螳臂當車,常是招來禍端。
當時任侍讀學士的紀昀紀曉嵐對乾隆說:"東南各地現在已經財物空竭了,皇上您應當考慮如何去救濟他們呀。"乾隆聽了以后大怒,喝斥紀曉嵐說:"朕只是覺得你有一些文采,才勉強安排你管理四庫書館,其實不過是為了提倡讀書讓你做天下人的榜樣而以,你怎么敢如此大膽,胡亂地談論國家大事!"
反對南巡的忠貞的大臣,不單單有紀曉嵐。乾隆第一次南巡就受到博爾奔察的諷刺,搞得非常不悅。當時乾隆一路游玩到蘇州境內,見到了一株合抱粗的梅樹,贊嘆不已,大臣博爾奔察卻拔出佩刀做出砍樹的樣子,乾隆大驚,問他為什么要砍樹,博爾奔察回答說:"臣是恨它不生在圓明園,致使皇上遠途跋涉到這江南來看它,一路上受盡險惡。"第四次南巡,乾隆召大臣齊召南覲見,問天臺山、雁蕩山有什么名勝古跡,齊召南回答沒有游覽過。乾隆奇怪地問他,身邊的名勝為什么不去游覽,齊召南回答說:"古人說'高堂在,不遠游',天臺山、雁蕩山兩地山高水險,臣有老母在,孝子不登高,不臨深,所以不敢前去游覽。"乾隆聽了知道是暗中說他呢,最后也沒去天臺山和雁蕩山。第五次南巡,更是遇上紹興知府暗中用木料石頭等物阻塞河道,謊報龍船無法通過的事。后來東窗事發,紹興知府被罷職,紹興當地的百姓們痛哭流涕,自發走上街頭送他,一直送出一百多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03973.html
相關閱讀: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