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邢臺3月22日電 近日,河北省臨西縣后胡村村民,在河堤植樹挖坑時發現一尊清代康熙年間的文臣石像。據臨西縣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張玉坤介紹,目前石像已被運往文保所內進行后期清理、防腐工作,清理完畢后該石像將被放入文保所的展覽室統一保管。
據張玉坤介紹,3月14日臨西縣后胡村村民在河堤上參加植樹活動,在挖坑時村民的鐵锨在土中碰到硬物,經挖掘發現是一石像,當即報警。警方與縣文保所人員到達現場進行清理發現,石像為文官形態,高1.55米,寬0.76米,重704公斤。
據了解,經初步考證石像應為清代康熙年間的文臣石像,距今已有330年的歷史。此石像的發現出土,直觀展現了清代官員制服禮儀文化,為清朝軍事、吏制研究和考證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很高的史學和文化研究價值。
據當地《孫氏族譜》記載,孫總兵,名維統,字衡甫,“幼英敏,善弓馬”,少年從軍,初任山東范縣(今河南范縣)守備,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調任河南撫標都司,因戰績卓著,被誥封為“懷遠將軍”?滴跄觊g,又特授浙江定海鎮(今寧波)總兵(正二品)。其功績已載入《清史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08982.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