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在清代文壇上影響極大。時間上從康熙時一直綿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國內。主要人物方苞、劉大□、姚□、姚鼐四人之外,還有方氏門人雷□、沈彤、王又樸、沈庭芳、王兆符、陳大受、李學裕,劉大□門人錢伯□、王灼、吳定、程晉芳等,姚鼐門人管同、梅曾亮、方東樹、姚瑩等。追隨梅曾亮的還有朱琦、龍啟瑞、陳學受、吳嘉賓、鄧顯鶴、孫鼎臣、魯一同、邵懿辰等。道光咸豐年間,曾國藩鼓吹中興桐城派,但又以“桐城諸老,氣清體潔”,“雄奇瑰瑋之境尚少”,欲兼以“漢賦之氣運之”(吳汝綸《與姚仲實》),承其源而稍異其流,別稱“湘鄉派”。桐城派的“載道”思想,適應清朝統治者提倡程朱理學的需要;“義法”理論,也能為“制舉之文”所利用,故得以長盛不衰。他們在矯正明末清初“辭繁而蕪,句佻且稚”(方苞《書柳文后》)的文風,促進散文的發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姚鼐編選《古文辭類纂》,流傳尤廣。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10945.html
相關閱讀: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