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1913年大清銀行向美國訂印的鈔票上印了誰的頭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同時為了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中國銀行立即將大清銀行向美國訂印但尚未簽字的1元、5元、10元三種鈔券,加印“中國銀行兌換券”和“中華民國元年”字樣,加上圖章,簽字和地名后發行,而鈔票的頭像則是李鴻章。

資料圖

鳳凰衛視3月7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吳小莉:一場偉大的革命能否成功,與有沒有金融的支持關系十分密切,恩格斯在馬克思的名著《法蘭西內戰》的導言里頭指出,巴黎公社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沒有控制法蘭西銀行,同樣的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后,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擺在孫中山先生面前的重要問題,就是要迅速的成立一個新政府的中央銀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銀行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在浩蕩的歷史進程中,銀行的起落與曲折往往也折射出了一個國家的命運興衰。

解說:2012年2月3日這天,北京長安街邊上的人民大會堂分外的熱鬧,在這座代表著中國最高規格的殿堂內,中國銀行迎來了自己的百年慶典,來自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金融監管機構,國內外金融同業以及海內外各界代表,共5000余人出席了此次百年大會,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來了賀信,肯定了中國銀行對支持中國經濟建設和促進對外經貿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出席了這次隆重的百年慶典儀式并發表了講話。

李克強:中國銀行是我國持續經營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參與并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苦難中復興,振興和崛起的歷史進程,中國金融業和企業界改革開放發展正在開創新局面,中國銀行也已經站在了新的百年的起點上,希望中行秉承追求卓越的傳統,發揮好國際化,多元化的經營特色,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增強全球金融能力,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大型跨國銀行集團。

解說:清朝末年,內憂外患讓清政府搖搖欲墜,金融風暴隱憂不斷,鴉片戰爭后,國際資本在洋槍洋炮的護送下蠻橫侵入,通過壟斷國際匯兌業務發放政治貸款、發鈔,經管對外賠款等手段,緊緊扼住中國金融財政的咽喉,到十九世紀末,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以中國之銀供中國之用成為時代的呼聲,1896年11月,盛宣懷上書奏折提出,先在京都、上海設立中國銀行,號召民間資本組成國家銀行,在他的主張下,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成立,這是中國人建立的第一家銀行,1905年8月,清政府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1908年2月更名為大清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但是1911年的一場辛亥革命將大清帝國,連同它殘破不堪的金融體系一起徹底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此時再也沒有比迅速建立一個民國政府的中央銀行更迫切的了,經過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策劃,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正式上書孫中山,建議就原有的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重新組織,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

洪葭管(上海市金融學會顧問金融史專家):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后,孫中山當上大總統的臨時政府,他是財政方面經費需要,要發行鈔票,要發行公債,很需要有銀行。

魯紅軍(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退休員工):當時就是非常需要財政的支持,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建立一個中央銀行,來支持孫中山的中華民國政府。

姚蘊芳(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原所長):過去中國就是沒有銀行,都是外國銀行,大部分都是錢莊,那么很多對外的業務,比方像對外貿易要跟人結賬算賬,要外匯再換成國內的銀兩銀元什么的,那都是通過外國銀行來辦的,完了呢就是后來大清銀行成立了,它原來叫戶部銀行。

解說:大清銀行的前身是中國歷史上的首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1905年在北京成立,1908聽改組為大清銀行,至1911年,大清銀行成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銀行,然而受到辛亥革命和洋人銀行侵入的影響,同樣讓作為清政府中央銀行的大清銀行在各地的分支行紛紛受到沖擊,損失頗重,當時仍在維持業務的僅上海分行等少數機構,絕大部分分支機構已紛紛停業。此時大清朝最后的皇帝溥儀年僅六歲,全然失去了掌管天下的權力,列強的蠻橫侵入,軍閥混戰的硝煙彌漫,讓中國破敗簫條,1911年11月3日,陳其美領導上海起義后,更是讓大清銀行人心惶惶,為了重振行風,大清銀行部分商股股東及高級負責人,于1911年11月18日,在上海漢口路行內召開會議,宣布成立股東聯合會,在經過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醞釀籌劃,把股東聯合會改名為商股聯合會,可以說商股聯合會成立之初,就具備了現代化股份制經營的基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14398.html

相關閱讀: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