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難渡深水區:清朝改革如何走入泥潭 并留下隱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自乾隆朝開始,至嘉道咸間,吏治日復敗壞。京官吃外官,大官吃小官,小官吃小吏,小吏吃百姓,胃口越吃越大。已經被“整合”到“耗羨”中的各種苛捐雜稅,紛紛重出江湖,“攤丁入畝”和“耗羨歸公”兩項改革,自此都走入了泥潭。

康熙要維持官場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改革的“硬骨頭”就只好留給下一任領導核心雍正來處理。但雍正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多是應急式的維穩措施,通過在原則上的退讓和技巧上的更新,起到了短時強心針的作用,卻為今后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大清王朝迎來了更為腐敗、更為貪婪、當然也更為危險的新時代。

1712年4月4日,農歷二月二十九日,清明節。

康熙皇帝即位已51年,而離大清國定都北京已經68年了。朱元璋的那句可怕咒語??“胡人自古無百年運”,應該越來越強烈地縈繞在康熙的心頭。此前那個成功入主中原的“胡人”朝代元朝,在中原僅僅生存了97年。留給大清國突破歷史宿命的時間,只剩下短短的32年了。

形勢并不樂觀。在看似海清河晏的盛世背后,危機重重:土地兼并嚴重,流民泛濫,這不僅造成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也成為嚴重的不安定因素。

這一天,康熙宣布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決定:永不加賦!

“永不加賦”

“永不加賦”這一千古仁政,在推行的初期效果并不好,甚至在官僚體系的運作之后,走向了反面,仁政成為苛政。

清晨,康熙召開了一次由大學士和六部九卿參加的中央全會。

康熙明確宣布“永不加賦”,即以“現今”的人丁數為征收錢糧的上限,此后即便人口增加,國家也不再加收人頭稅。

此時的大清國,已經進入了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好時光。但是,盛世之下的隱憂是,官方所能掌握的“丁口數”,即便在康熙宣布“永不加賦”的時候,也只有區區2034萬。大量的人口,為了逃避繁重的賦稅,選擇了成為“黑人”,沒有申報戶口。而在經濟大發展的時期,這些“黑人”卻只能打“黑工”,甚至都不敢去開荒??開荒就意味著要與繁雜的苛捐雜稅對接。

于是,一個吊詭的現象出現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土地乏人耕種,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失地”兼“失戶”農民成為“黑人”。在土地兼并中形成的一小群既得利益集團,卻同時享受著土地兼并和“黑工”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并且因為其自身家庭人數稀少,而承擔著與其資產規模并不相稱的較低稅賦,并因此而拉低了整體的財政收入。這對于一個政權而言,是個巨大的風險。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有了一定家底的康熙,決心解決這個問題。

自此,“永不加賦”這場減輕農民負擔的大運動,掀開了序幕。

與大清官方的自我表揚不同的是,“永不加賦”這一千古仁政,在推行的初期效果并不好,甚至在官僚體系的運作之后,走向了反面,仁政成為苛政。

造成異化的原因,首先是其可操作性的問題!坝啦患淤x”的定額稅,要層層分攤,最后具體落實到每家每戶。作為“分子”的稅賦是固定的,但是,作為“分母”的人丁數卻是變動的,這就造成了操作層面的巨大成本和變數,這為地方胥吏們提供了巨大的尋租空間。

體制內的改革者們,將矛頭指向“以田為經,以丁為緯”、同時征收田賦和丁稅的雙軌征收制,提出了“攤丁入畝”的思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19966.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