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郭嘉的“理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千古流傳,歷來都認為,曹操作為軍隊統帥、權高位重的丞相,在自己的坐騎因受驚而踐踏了農田里的麥子后,以身作則,勇于承擔責任,割發代首,這是守規則、講誠信的表現。正因為曹操的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他的部下才樂于拼命,最后曹操才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應該說,曹操“割發代首”,在他那個時代,還是有一定的先進性的。曹操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還能考慮到老百姓的生計,盡心維護莊稼,已然超出當時的軍閥一大截了。曹操下令“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之后,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過麥田。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歡喜稱頌的,望著曹操大軍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謝。百姓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害,曹操需要的政治影響,也達到了。
  
  再說,曹操馬踏麥田,是因為坐騎受驚,不是主觀故意。按說,這樣的無意過失,原本就不該斬首。無奈曹操有言在先,“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這就把曹操置于尷尬之境了。曹操必須做出姿態,于是他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要他治自己的罪。官員說:“怎么能給丞相治罪?”這是一句大實話,他不能,也不敢。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刑不上大夫”那可是通識。曹操正因為深諳這一點,所以才敢進一步把姿態做足。他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估計曹操拔劍,用的是慢動作,眾人的反應卻是迅雷不及掩耳,連忙死死攔住。應該說,曹操能夠認識到自己說的話自己要帶頭遵守,覺悟已經很高了。劇情發展到這個時候,需要一個人出來配合。于是,曹操的謀臣郭嘉出場。
  
  郭嘉是大知識分子,飽讀詩書。郭嘉走上前,款款言道:“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殺呢?”郭嘉保曹操的理由有兩個層面,一、“刑不上大夫”、“法不加于尊”,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丞相你也休想例外,而且這是典籍記載的,這叫于法有據;二、丞相重任在身,你領導的革命事業還沒完成,你絕不能半途撂挑子,這叫合情合理。曹操其實就是在等這個臺階,既然郭嘉幫他砌好了,那就下吧。于是,在裝作內心痛苦掙扎了好一陣子之后,曹操緩緩說道:“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說完,曹操用劍斬斷了自己的一把頭發,扔在地上,說:“那么,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在割掉頭發代替。”要知道,那時候的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隨便割掉頭發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現。更何況是丞相的頭發!因此,在當時的人看來,曹操當眾割頭發和割掉腦袋簡直就沒什么區別了。因此都很知足,很佩服,都更加守紀了。
  
  其實,頭發是頭發,腦袋是腦袋。頭發割掉了還會再生,腦袋割掉了,只能剩下碗大個疤。不知道當時的士兵中,有沒有人這么想過:既然丞相可以割發代首,那我們也可以割發代首的呀。如果都割發代首的話,恐怕老百姓的麥子都被踩光了也沒什么事,就只見一片狼藉的田野里,到處是烏青烏青的發絲。當然,那時候的人,“覺悟”還沒今天高,所以這樣滑稽的一幕,也就沒有出現。
  
  不過,如果從更完美的角度來要求,郭嘉找的理由,其實是可以換得更“合理”一些的:踏壞麥子的,不是丞相,而是丞相的馬,因此該受懲罰的,應是丞相的坐騎。考慮到丞相的馬跟隨丞相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和丞相一樣,也是尊者,就割掉它的半根尾巴以示懲戒吧。相信士兵們聽了,一樣會山呼萬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0229.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