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古代科舉的替考業:詳解古代考生如何替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解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南方周末記者臥底河南高考替考隊伍,微博上眾人皆曰:其它臥底都弱爆了。山東學生千里當槍手,赴甘肅天水替考事件仍歷歷在目,這廂河南高考替考業又風風火火。

  替考屢禁不絕的當下,大陸學生也開始把選擇的目光投往香港澳門,甚至一些歐美國家,南科大則突破重圍將高考比重變成60%——高考,說退出歷史舞臺終究有點為時過早,但出現新的替代品,也并非沒有可能。

  我們把鏡頭轉移到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廢除前夕,來對比下那時候的替考業。

  清朝科舉制度廢除前夕的替考業 PK 現今高考替考業

  河南高考替考行業默認的“定金額”是5K,大學輔導員游說學生參加替考,可以爭1-3萬。在替考業內,拿著雇主的身份證和準考證直接進場替考,被稱作“硬考”。而通過偽造證件,瞞過監考老師審查進行替考則被稱為“軟考”!吧踔聊刑媾伎梢!薄肮芾肀O控錄像的老師,會讓攝像頭定在該拍的地方。錄入指紋也不會妨礙替考產業,不過是多走個過場而已。”將一個替考平安送入考場,雇主最少都需要付出10萬元。其中,中介要抽成約兩萬元,考場當地的監考方拿到約兩萬元,五萬元左右都得用于打通招辦里的人,而槍手僅拿到一萬左右。——南方周末報道河南高考替考鏈

  再看清代槍手買賣的市場——雇倩者、槍架、槍手圍繞著貨幣關系(槍資或中介費)展開,各盡所能,各謀所圖,科場的市場化傾向已是格外地明朗,甚至堪稱完備和制度化。這些槍替市場的參與者或為童生,或為生員,或是已經取得過科第的官員,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槍手,能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提供靈活多樣的槍替服務。

  在清代規模龐大的童試中,如清末探花商衍鎏所言,“童試大弊稽查之尤難者,則為槍手代倩之風”。從乾隆后期山東等地學政、大臣就童試情形所上的奏折中可窺其一斑。

  有財無德之士不惜動用巨資另辟蹊徑,以實現龍門科第的夢想,而那些科場失意而又缺乏謀生手段的士子則很容易走上賣文為生的道路。

  在頂替這種作弊方式中,雇倩者、槍手、槍架(中介)等各種市場要素充分參與其中,圍繞著商品貨幣關系,各顯神通。并借助于“借字”或“票約”,在自我約束的機制下進行槍替交易活動。

  還有一種方式叫龍門調卷。即本人人場,槍手也入場,完卷后相互調換,或是由槍手代寫草稿,傳雇倩者謄真,或是由槍手幫其改削文字,其前提是通過打通關節,把兩人的號房安排在一塊,謂之”聯號”。這樣槍手在做完自己的文章后,再利用多余的時間寫文章出賣;或是先替別人起好草稿,再做自己的題目,從而達到一石兩鳥的效果。

  替考者中舉 如何兌現銀兩

  鐘毓龍在《科場回憶錄》中言:作槍替之人,不過欲得錢耳。癸卯科。余所聞槍手之價格,為前三后三。未入場之前,先付銀三百元,是謂之前。場后榜出,不中則已,中則更付三干元,是為后三。然中試之后,雇主爽約不付,則如何?事犯重罪,不能涉訟也,則有一法,令雇主先出立借據,上書“某某科舉人某某,因場后需用,向某某借到銀三干元”云云。如此,則假使不中,則某某并非舉人,槍手不能執此以索詐;假使中式,則有借據為憑,雇主無從圖賴。

  吳敬梓《儒林外史》中匡超人這樣的窮酸人物,就是由于貧困潦倒,為利益所驅,才走上充當槍手、賣“藝”求生的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3954.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