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鴻章最后的外交演出:代表清朝簽署辛丑條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如果說《辛丑條約》的空前屈辱及李鴻章的悲涼離世,宣告了舊外交的慘敗與終結的話,那么亦是從辛丑開始,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這標志了在內外交困的時代,在李鴻章的經驗教訓里,中國近代外交醞釀著又一次艱難啟程。

  1900年7月,素來莊嚴整肅的廣州天字碼頭,一派陣仗威嚴的場面。自清朝雍正年間以來,天字碼頭就被指定為官方碼頭,但凡官員走水路至廣州或離開廣州都經由此地。在這一日,廣東那些顯赫權要的人物又紛紛聚集到此,這一次,他們將要送別的是一位77歲的老人,也是當日朝廷重整大局的希望所在,他就是李鴻章。

  自6月21日,清廷向十一國同時宣戰以來,局面遂日益不可收拾。那時,剛到廣州就任兩廣總督不久的李鴻章,便接連收到來自北京的電文,催促其速速北上以紓國難。7月8日,清廷又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7月16日,身在廣州的李鴻章得此消息后,方才決定北上赴任。

  次日午間,李鴻章在近日亭與他廣東的同僚作別后,便登上招商局一艘名為“安平號”的輪船。那天,天氣甚熱,李鴻章身穿藍色細葛短衫,著魯風履,倚在小藤榻上。

  一番宦海沉浮后,李鴻章又重新回到了權力的巔峰,他即將赴任的職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大清國封疆大吏中的最高職位。而且,曾經被舉國唾罵為“賣國賊”的他,此刻重新身負起天下人的厚望。

  不僅是慈禧,疆吏群臣也都對李鴻章北上的事情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其“早到一日,朝廷早安一日矣”。的確,從同治九年天津教案,李鴻章開始處理外交事務算起,近30年里,他幾乎參與了其間清廷所有的外交活動,可謂中國外交第一人。李鴻章也頗為自負地對前來送行的南海縣令裴景福說:“舍我其誰也!”

  盡管他依然堅忍而“肯任勞怨”,但他也知道,此番北上,前途何其難料,而歷史終歸是又一次將“人情所最難堪”的事情加在了他年邁衰老的身上。

  聯軍對京城分界管轄

  離開廣州5天后,李鴻章抵達上海,原擬轉由運河北上赴京,但當時的形勢,卻讓李鴻章感覺不到絲毫議和的可能,他不得不中途在上海滯留,以待時機。直到9月份,清廷徹底改變了與聯軍對抗的立場,并同意對此前縱容義和團的王公大臣做出懲處,才令李鴻章看到了議和的資本。

  1900年9月14日,李鴻章所乘坐的招商局“安平”輪,在俄國軍艦的護送下離開上海北上,6天后,抵達天津。10月1日,李鴻章在天津接任直隸總督,然后略作籌劃,于當月11日最終抵達北京。

  此時的北京,已不再是繁華富庶的都城,而是一處被清廷遺棄的所在。早在8月15日,慈禧太后已帶著光緒皇帝逃離紫禁城,就在當天,聯軍攻破京城。

  3日之后,聯軍便接管了這座都城。各國對北京進行了分界管轄:前門外大街以東,歸英國管;大街以西歸美國管;前門內大清門(中華門)以東至東單牌樓,英國管;大清門以西,至西單牌樓,美國管;崇文門以東法國管;宣武門以西英國管,……各國洋兵均在本國所管界內,或衙署公廨,或廟宇會館,或住宅鋪戶,分隊駐扎。

  各國劃定分界之后,凡在界內的鋪戶住戶,不拘貧富,各于門前插白布旗一面。居住某國地界,旗上即用洋文書寫“大某國順民”。有的則用漢文寫“不曉語言,平心恭敬”貼于門前。更有甚者,則按某國旗號樣式,仿做小旗,插于門前。

  1900年10月11日,當李鴻章來到這所大清的都城時,這里已是洋人的世界。城內名義上還由清政府管轄的區域只剩下兩個小院而已:一處是李鴻章寄寓的賢良寺,另一處是慶親王奕?的住處。而事實上,慶親王住宅外有日本士兵持槍護衛,李鴻章所住的賢良寺則有荷槍實彈的俄國兵日夜把守,正如當時的外國報紙所言:奕?“如一囚徒”,李鴻章“實際上是受到禮遇的俘虜”。這便是辛丑談判時兩位清朝代表的處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4085.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