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白隱居終南山目的是自抬身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李白自稱“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從不掩飾自己在政治上的野心。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李白公開表示自己欲“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清一”。“愿為輔弼”清楚地表明,李白要做良相,進入最高權力。與一般文人不同,李白持才狂放,他不愿按部就班地走科舉之路,他想通過非常手段制造非常效應,走“終南捷徑”。
  
  開元十八年(730)夏秋之交,三十歲的李白抱著“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心情離開湖北安陸,經南陽來到長安。李白到達長安后并沒有直接進入長安城,而是隱居在距離長安城不遠的終南山。李白隱居終南山的目的,《贈裴十四》中說的很清楚:“身騎白,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這表明李白隱居終南山的目的是以隱居為手段,自抬身價,以便有朝一日得到君王重用,完成功業。為了實現“買君顧”的理想,李白隱居終南山,并以此為據點四出活動。在長安,他結識了崔宗之,拜見了宰相張說,并結識了宰相的兩個兒子,在他們的幫助下李白兩次登上終南山樓觀臺謁見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睿宗的第十女,當朝天子唐玄宗的妹妹。她在太極元年出家做道士,賜號“持盈法師”。李白在玉真公主別館向公主呈獻了《玉真公主詞》等一系列表達進取、希翼提攜的贈友唱和之詩,意在求得玉真公主的賞識和引薦。遺憾的是,李白在玉真公主?館忙乎了一陣子,卻沒有得到任何舉薦。第二年,李白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他走下終南山,西游?州?坊州。翌年春,再由坊州回到終南山。不想,在長安街市與一幫斗雞徒發生沖突,五月份即離長安由?河東下至梁苑,無可奈何地返回安陸。
  
  可能是時機未到,也可能是玉真公主此時對李白還不太了解,所以李白的終南山隱居并無實質性的收獲。李白在隱居終南山期間寫過不少詩,很能說明他此時的心境。“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這首詩把終南山令人陶醉的景象描寫的活靈活現,更重要的是這首詩表明李白此行的目的是“托興每不淺。”李白離開樓觀玉真公主別館后,眼見自己的一番努力全無希望,悵然之中寫下古樂府詩《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惟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此詩運用比興手法,將“天子”比作“美人”,意在表現自己近在咫尺卻無緣晉見的痛苦心情。接著,他又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行路難》,其中不乏牢騷。
  
  李白雖然悵然、苦悶地離開了終南山,但他的隱居并沒有白費。后來,玉真公主還真的在皇帝面前舉薦了李白,這才有了后來天寶元年的奉召入京和賜翰林供奉。李白在終南山實施的這一系列的“買君顧”活動,雖然當時看著貌似無果,但后來還是起了關鍵性作用,這表明“終南捷徑”還是有用的,難怪士人要競相模仿。
  
  《舊唐書•隱逸傳序》云:“即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闕之下,托薜蘿以射利,假巖壑以釣名,退無肥遁之貞,進乏濟時之具,山移見誚,海鳥興譏,無足多也。”《新唐書•隱逸傳》云:“唐興,賢人在位眾多,其遁戢不出者,才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雖然,各保其素,非托默于語,足崖壑而志城闕也。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命名,以詭祿仕,肩相摩于道,至號終南、嵩少為仕途捷徑,高尚之節喪焉。”這表明,在唐代“終南捷徑”不是個別人的行為,相反它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衍變成為一種奇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8215.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