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權,自任偽政府首腦,周圍聚集了大批親日分子。汪偽政權統治下的國民飽受日本侵略者的壓迫,被剝奪了民族和人格的尊嚴,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汪精衛投靠日本人,為世人所不齒,他本人則于1944年11月10日客死日本東京。1945年,在中國人民的浴血抵抗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打擊下,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偽國民政府也壽終正寢,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人作為漢奸受到了應有的審判,其財產也被政府逐一接收,其中自然包括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的財物。
早在南京淪陷區光復之前,國民政府就組織了接收委員會,準備對日本在華掠奪的物資財產、汪精衛政府的一切財物以及漢奸個人財物進行全面接收。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對于苦苦堅持抗戰的人民來說,是對他們堅貞不屈、流血犧牲的一種獎勵與安慰。
當時的南京特別市政府根據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指示,成立了南京市區接收委員會(簡稱接委會),直接隸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市長馬超俊擔任主任委員,直接負責對南京市區內日偽財物的接收。南京市區接委會下轄七個小組,其成員不限于南京市政府的官員,中央各部門也派員加入。因為南京是首都,規格自然比一般城市都要高,所以才得到中央的特別“青睞”。南京接委會的接收時間比較長,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1月,前后延續數月之久。
在全國對敵偽財產的接收過程中,混亂無章、中飽私囊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于在某些地方,老百姓憤恨地把接收稱為“劫收”。不過對汪精衛財物的接收比較正規,畢竟汪作為頭號漢奸備受大家關注,在這一點上接委會可不敢馬虎。南京市區接委會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接收人員先取得接收證,在憲兵的監督和幫助下,“憑證接收或查封接收,查封時按照日偽所造具清冊逐一點收,或按照所存之實物核實點驗”,“由接收機關委派軍警看守”。
根據日偽所制的“接收清冊”,接委會對汪精衛夫婦的財產進行了逐一點收。這些“接收清冊”詳細明了,每一件物品均有詳細說明,將名稱、件數,甚至新舊都一一列出,接收時有憑有據,自然方便快捷。例如汪精衛房屋的財產清冊中,就列出了房屋的地點、樓層,甚至房屋中的附屬物品,如肥皂之類瑣碎的生活用品,也被列了出來。國立中央圖書館在接收汪精衛的圖書字畫時,就是以《圖書字畫清冊》作為接收憑證的。
對汪精衛財物的接收過程也是合理合法的。依照國民政府制定《漢奸處理條例》對漢奸進行認定與處理,汪精衛雖然身死,仍適用于該條例,財產應予接收。對汪精衛財物的處理也比較恰當,如圖書字畫交給國立中央圖書館,工藝品交給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讓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處理物品,使物有所用,以便發揮其最大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8253.html
相關閱讀: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