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于書無所不讀。據《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后來,為了增長見識,他還游學四方,越黃河、過汾河,涉淮水、渡漢水,到過齊、魯、宋、鄭等各地,回來后,說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以邵雍的聰穎才智,他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于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獨特的宇宙觀,對于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了如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于"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余萬言。他認為歷史是按照定數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數,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對后世易學影響很大的《鐵板神數》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稱他為"邵子”。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隱居洛陽,著書教學。當時的名流學士,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邵雍也自號為"安樂先生”。他不僅學貫古今、奇才蓋世,而且品德渾厚,待人至誠。這使他遠近馳名,所到之處士大夫們爭先請他留宿,有人還把邵雍留宿過的地方,稱為他的"行窩”。他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可見一斑。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在民間仍然流行著他所說過的一些警句。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對于后世的歷史發展做出了驚人準確的預言,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 --《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后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采用了很隱誨的語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學佛理的修煉人,是不易弄懂的。
仁宗皇?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中賜謚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端问贰肪硭亩哂袀鳌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9294.html
相關閱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