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太監自稱奴才,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是皇家的奴才。而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就是請安、侍候、引路、開道、跑腿、接駕、聽旨、傳令……一天到晚都是“鴨”著嗓子說話,根本就沒有一點自我,沒有完全人格,完全是一副天生的奴才相,F在,人們口頭上常說的奴才相,其實說的就是太監相。
其實,就是這樣,清朝官場爭先恐后口稱奴才的還是如過江鯽魚,滔滔不絕。從深層次說,這種閹割男人血性的“太監人格”,無疑充分暴露清朝官場男人們的極度貧血。如果說是農耕文化毀了中國古代官場男人們的血性,那么,追本溯源,就是宮廷文化所培植的太監人格閹割了官場男人的血性之脈。而到了清朝,這種太監文化表現的則更為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奴才該死”這句話常見于清朝的后宮,那是太監做錯了事面對主子的口頭禪。后來,發展到官場,朝中的官員見了皇帝,也要說這句話;下級官員見了上級官員,更要說這句話。一句口頭禪就將清朝的從朝廷到官場的大小官員的太監人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太監文化深入到整個清朝的官場, “主子”、“奴才”滿天飛。
在現在的所有的清宮戲中,無不展現的是這種太監文化。如電視連續劇《李衛當官》,描述的就是官場“太監之路”。李衛雖然不是太監,但他的發跡跟太監神似。李衛是個社會上的混混,但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不僅對清朝官場摸得門清,而且挺會來事兒,結果歪打正著傍上了雍親王。這雍親王非同小可,他就是后來登基的雍正皇帝。李衛不知不覺就進了雍親王府的大門,拜了“主子”,成了王府的“奴才”。李衛有了這樣的主子自己也就顯貴了起來,于是,他走到哪兒,人家都知道他是雍親王的人,無不另眼相看,好多官員在他面前也自稱起了奴才。
所以他雖是一個七品芝麻官,但是他對自己上司什么五品的知府、四品的道臺,什么三臬臺、二品的撫臺,就是一品的總督,也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于是辦一件事兒成一件事兒,官也是越做越大。最后雍親王作了皇帝,李衛也跟著做到了兩江總督。不僅如此,他還自談戀愛,得了一個言官之后,文武雙修的美女為媳婦,這讓宮里的那些太監羨慕的不得了。
而在有關于大貪官和?的電視劇中,和?的太監人格就更顯而易見了。他見了乾隆皇帝不僅總是一句一個“奴才”,而且還總是一副彎腰斂眉、獻媚取寵的奴才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0860.html
相關閱讀: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