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史上收復臺灣第一人沈有容:立功后僅得六兩賞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提到收復臺灣,大家都會想到民族英雄鄭成功。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里奪回臺灣,這一壯舉震驚了世界。然而,歷史上第一個從外國侵略者手里收復臺灣的卻是明朝將領沈有容,作為一名比鄭成功早60年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同樣可圈可點。

  自古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聯系密切。早在230年,東吳大帝孫權就曾派衛溫到過臺灣;隋煬帝時,也曾三次派人到達臺灣;南宋孝宗時,已開始在臺澎列島駐軍;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派人到達臺灣,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同安府,負責管理臺澎。也就是說,早在宋元時期,臺灣已成為中國領土。

  明初,日本倭寇不斷侵襲中國東南諸省,明太祖忙于追剿北元,無暇顧及,于是下令禁海,在軍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島,撤除了設在澎湖的巡檢司。此后,倭寇趁虛而入,以臺灣、澎湖為中轉站,頻頻襲擾沿海城鄉,并于嘉靖年間達到頂峰。后來,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經過艱苦斗爭,基本平定了倭患,但沿海一帶時常還會有小股倭寇的騷擾。為此,明神宗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重新在澎湖駐軍,打擊倭寇。在這一背景下,沈有容與臺灣結下了緣分。

  沈有容(1557年?1627年),字士弘,號寧海,宣城(今屬安徽)人。據《明史》《東番記》《仗劍錄》等史料記載,沈有容少年時便立志從戎報國,他頗有膽識,武藝高強,萬歷七年(1579年)中應天武試第四名,后北上投軍,最初在薊遼一帶服役,后多次輾轉作戰,屢立奇功,后來到了閩浙一帶海防前哨服役。福建興泉道王岵云招募巡邏兵800人,商船24只分為二哨,加強海防,打擊倭寇,并任命沈有容為海防的一名統帥。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流動燒殺搶劫,被福建水師擊敗,漏網的殘部勢力逃往臺灣,“倭據東番(臺灣)”。倭寇占據臺灣后,“四出剽掠,飽所欲則還歸巢穴,張樂舉宴為歡”,臺灣人民深受其害,雖英勇抗擊侵略者,然終不敵倭寇的精良火銃,只得“滅跡銷聲避之”,退入深山,而福建水師對這股倭寇毫無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福建巡撫朱運昌為了奪回臺灣,消滅倭寇,大膽提拔重用沈有容,令其便宜行事。沈有容不付所托,于萬歷三十年(1602年)冬,“以二十一舟出海,……過彭湖,與倭遇,格殺數人,縱火沈其六舟,斬首十五級,奪還男婦三百七十余人”。

  此戰后,“倭遂去東番,海上息肩者十年”。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從國外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戰事結束后,沈有容按說當屬第一功臣,但“總府方索寶,而本將又復忌功”,他本人不但受到勒索和猜忌,就連勝利果實也被別人搶去,“捷聞,文武將吏悉敘功”。據《明神宗實錄》記載,直到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朝廷在“錄閩省防汛官兵擒斬倭賊功次”時,沈有容才得到了“賞銀六兩仍附簿紀錄”的褒獎。對此,沈有容非常傷心,“七次具文乞歸”,但沒得到允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6565.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