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入春秋時代,公社也進入了它的解體過程。井田日ju。?月削,治地分田的舊制漸趨混亂,所有制變化了。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局面呢?馬克思在復查蘇利奇的信稿中說:農村公社的二重性,“可能逐漸成為公社解體的萌芽。除了外來的各種破壞性影響,公社內部就有使自己毀滅的因素。土地私有制已經通過房屋及農作園地的私有滲入公社內部,這就可能變為從那里準備對公有土地進攻的堡壘!薄16〕這個堡壘,在井田中是存在的。至于外來的破壞性影響,首數刀布等鐵制工具之進入農村。刀布是農夫普遍需要的生產利器。但它是商品,只有通過交換才能得到,因此,它進入農村,便把農村卷入市場關系之中。這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但對農村公社而言卻是具有破壞性影響的外來力量。這樣,刀布之類的鐵制工具不僅能披荊斬棘、墾荒治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而且也破壞了公社與世隔絕的古老藩籬,使農村的經濟乃至社會結構起了巨大變化。這種狀況,加之王綱解紐,各國的公室氏室競相聚斂;暴君污吏慢壞經界;井田舊制自不能延續了。(拙作《試論古代農村公社的延續和解體》〔17〕對此略有論述,茲不復贅。)于是,夏商周三代合為一個時代,拉上它的帷幕,告終了。這個時代,若只是以傳賢傳子而與前代相區分,那么,三代以后也是傳子家天下,何以不包括進去?這就無辭以對了。只有根據農村公社的井田制,它的起始和終了,作為這個時代的特征,那就無可非議地是一個時代了。末了還有一個問題須簡略地說一下。這個問題是,這個時代的社會性質是什么?解放以后,由于歷史分期問題的討論,古史專家們提出了幾種不同的看法。有所謂戰國封建論、西周封建論、魏晉封建論……都持之有故,反復辯難,莫衷一是。我曾長期徘徊于諸說之間,無所適從。原因是不易把某種說法完全肯定或否定。例如西周,說它是封建制嗎,可是它確乎有許多關于奴隸制的記載;說它是奴隸制嗎,它的關于封建制的記載更多。我們似不宜肯定其一,否定其二,避免以偏概全的缺點。為此我猶豫不能決。直到最近,我才感到,所謂社會經濟形態是指,在社會的一定階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我們只能說某種生產關系是占主要地位的,而不能說它是唯一的。列寧說過,純粹的事物是沒有的。我國史學界有一些學者主張,〔18〕夏商周三代是封建制,但含有奴隸制。這種論點較切近實際,并非調合折中之論。至于在過渡階段逕直就是封建制,而未曾先之以奴隸制,是可能的嗎?回答是,可能的。上引馬克思的信稿中說過:“次生形態包括建立在奴隸制上和農奴制上的一系列社會!迸`制和封建制并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引馬克思的話說:“家庭在萌芽時,不僅包含著奴隸制(servitus),而且也包含著農奴制,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同田野耕作的勞役有關的。它以縮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來在社會及其國家中廣泛發展起來的對立。”〔19〕這段話和上引一段是一致的,同樣是很明確的。聯系我國古史實際,我們應當如何具體應用它呢?復次,還要說明一點:在一個社會里同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生產關系,那么如何判定哪種是占主要地位的呢?我以為要看主要生產者是什么身份的人。他是奴隸,就是奴隸制;他是農奴,就是封建制。農奴制就是封建制。三代的主要生產者是農夫,是國家農奴。而奴隸呢,是家內奴隸,主要是被役使從事貴族家內勞動。對當時的社會性質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前者而非后者。這一現象是很明白的,是讀史者所共見的。這里似可不必再加煩讀了。
注釋:〔1〕孔子說三代因仍損益,而不上及唐虞的問題, 漢朝董仲舒已經注意到了!稘h書》本傳載,仲舒對策有云:“孔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搜园偻踔,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獨不言所損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損益也!卑,董氏此說不可從。若如所言,則何以不說殷因于唐禮,而因于夏禮呢?〔2〕元陳?《禮記集說》注語!3〕《春秋經傳集解》隱公十一年左氏注!4〕《辭海》“禮”字條!5〕《史記?商君列傳》!6〕〔19〕恩格斯語,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9頁、第55頁!7〕〔16〕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50頁!8〕〔9〕〔10〕〔11〕〔12〕〔13〕〔14〕《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中國社會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69、85、121、125、75頁!15〕見《先秦史論稿》,巴蜀書社。第29?30頁!17〕原載《思想戰線》1979年第3期, 收入《中國封建史論集》!18〕例如張廣志先生最近發表的論著《奴隸社會并非人類必經階段研究》,即持此說,可。Abstract: Historians from the pre -Qing Dynasty until1949 are mostly of the opinion thatthe over 2000 years ofthe dynasties of the Xia, Shang and Zhou was a developing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 The well -field system"characteristic of the village communes of the said threedynasties was the social basis, and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producers was the peasants, the farm slaves of the state. Inthis social stage, 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slavery elements,they existed only at homes, which was insignificant in theeconomic life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is social stageshould be feudalistic in nature. It was not a slave society.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7253.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太甲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