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馬炎誠懇地向尚書令張華討主意:“誰可托寄后事者?”
張華想都沒想,脫口而出:“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
這太令司馬炎傷心了。在這個世界上,他內心深處最忌憚、最討厭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次子,景帝司馬師一直沒有兒子,文帝司馬昭便將司馬攸過繼給兄長。司馬師死后,司馬昭接替兄長掌握大權,他經常拍著身下的座位說:“天下是景帝的天下,我代他攝政,百年之后,這就是桃符的座位!
桃符,是司馬攸的小名。
完全可以想像,司馬炎聽到父親說這番話,心情該有多么不安、憤懣。
關于繼承人問題,司馬昭猶豫了好久,終于在死前半年,確定了司馬炎的世子地位。
4年后,司馬炎的母親王太后病死。她臨終時,擔心司馬攸的命運,對司馬炎說:“桃符性急,你作為兄長,要好好待他,勿忘我言!
王太后沒有看走眼。她死后十五年,三十六歲的司馬攸憂懣而死。
司馬攸小兄長十二年,王太后死時,司馬攸才二十二歲。司馬炎當上皇帝后,司馬攸一天天成熟,為人低調謙遜,愛讀書,是西晉宗室中的賢人。
與他相比,司馬炎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兒子司馬衷則是有名的白癡。
從理論上講,司馬攸繼承皇位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是景帝的嗣子,而景帝是宣帝司馬懿的嫡長子,按道理皇位就應該是司馬攸的;即使拋開景帝不論,光說司馬攸以皇弟的身份繼承皇位,也是史有先例的。太子是個白癡,國賴長君,讓司馬攸做皇帝才是正確的。
賈充、荀?、荀勖、馮?、楊駿等大臣堅持以太子為嗣,在《晉書》中,這些人無一例外地被視為奸佞。
與他們敵對的,有張華、羊?、任愷等人,在《晉書》中,這些人大多被視為忠臣。
雙方各自結為朋黨,相互攻擊,從朝堂之上吵到宮廷之外,設陷阱、下套子,鬧得不亦樂乎!
討平吳國后,司馬炎將吳主孫皓宮中的姬妾、宮女五千余人據為所有,致使洛陽后宮人數猛增到一萬余人。人太多也不好,司馬炎滿眼繽紛不知所從,每天坐著羊車隨遇而安,羊車停在哪個美人房前,就在哪里過夜。宮人們知道自己的命運寄托在那幾只拉車的羊身上,紛紛學習放羊人的本事,在房前插竹枝、灑鹽水,吸引羊群。
就這么毫無節制的地夜夜笙歌、春宵苦短,皇帝的精神與肉體一天比一天委靡。
太康三年,皇帝對張華說“誰可托寄后事者?”與其說是想征詢張華的意見,毋寧說是想讓張華表明立場。結果張華站錯了隊,他就毫不留情地將其貶到幽州去了。
張華被貶走了,那朝中另外那些向著齊王的人怎么處理?
荀勖一肚子壞水,他建議皇帝引蛇出洞:“陛下令齊王回封國,以此觀察朝臣的反應!笔窌险f“帝以為然”。
于是,太康三年十二月甲申,皇帝下詔,讓齊王司馬攸回封國。
詔令一出,舉朝嘩然。
皇帝的叔父扶風王司馬駿拄著拐杖,跑到宮里來要求皇帝收回成命。隨后,征東大將軍王渾、中護軍羊?,侍中王濟、甄德,紛紛上書向皇帝施加壓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7508.html
相關閱讀: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