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城市中的回族人還是農村回族人,當他們在外吃飯時,一般是在標明“清真菜館”(回族菜)的飯館中就餐。家庭烹調時使用的羊肉也是從回教經營的店鋪買來的。至于其它副食品,回族已完全與漢族同化,以至很難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回族的谷粉食品豐富多采。其中最普遍的是面類,其種類很多(如冷面、湯面、炒面、澆汁面、肉末面、細面、豆淀粉面)。此外,還有餃子、餛飩饅頭、羊肉包子等。
中國清真飲食主要分清真菜和小吃兩部分,清真菜經過元、明、清至近代約數百年間的發展,成為中國菜的重要組成內容。特別是在中原和沿海地區與漢族雜居的穆斯林,吸收了當地漢族烹飪技法,提高、充實了清真菜烹飪技法,形成了新的特色。
清真菜具有特別顯著的地域特色,西北特別是新疆、甘肅、寧夏地區的清真菜,烹制羊肉的風格粗獷,較多地保留了的西域及阿拉伯人的飲食特色。
長江以北的清真菜,受到北京、山東和宮廷菜的影響,烹調方法較精細,對牛羊肉的烹調最具特色。
南方和沿海地區的清真菜,口味清淡,形成了以海鮮、禽類為原料的烹飪特色。清真小吃以西北為主,尤以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等最為有名。新疆各地維族清真小吃也以別致的異域風味備受喜愛。
全國解放后,特別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清真飲食有了突飛孟進的發展,發掘、創新、引進了一大批清真菜肴和小吃,豐富發展發中國餐飲事業,受到世界餐飲界的關注。清真小吃成了國賓宴席,打入了國際餐飲市場,穆斯林廚師頻頻出國主廚,充分展示中國穆斯林廚師的實力和中國清真飲食的魅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1847.html
相關閱讀: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