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朝已有了車,可為何轎子反而淘汰了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轎子  車是現代的發明,但是古代的時候皇帝已經有了專用的馬車。當然此車非彼車。另外,中國人還發明了轎子。轎子跟車不一樣,是人抬著走。轎子越大,抬的人越多;抬轎的人經驗越是豐富,坐著的人就越舒服! ⌒∑噦鞯街袊瑖嗣“轎車”,其實就舒適度而言,轎車還真不如轎子。轎子這樣舒適,所以,連帶兵打仗的將軍能坐轎,都絕對不騎馬,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民國。民國時期,從國外學了軍事回國的將軍們,帶兵征戰時也經常坐轎。一旦轎夫反水,或者撂挑子不干,將軍就成了甕中之鱉! ∽I子不僅舒服,而且在社會性上面感覺良好。什么叫“人上人”?坐轎子的人,就是“人上人”。尤其是官轎,不僅寬大舒適,而且等級森嚴。什么官階,坐什么規格和顏色的轎,多少人抬,都有詳細的規定。遠遠看去,不消見到人,只看轎子,就知道什么等級的大人物來了。所以這么一來,轎子就跟禮儀嚴密掛鉤了。掛鉤之后,在一般情況下,皇帝就不能乘車了! √мI的人,永遠是“下人”。雖然說,抬轎和抬轎的比,還是有高低貴賤之別。給官員抬轎的,就比一般的轎夫高人一等;給皇帝抬轎的轎夫,那更是轎夫中的嬌子。但是,他們在乘轎人面前,永遠都是伺候人的——彎腰伺候人入轎,然后在下面抬著走。不像駕車的,可以坐在乘車人前面。所以,只要大人物出門的交通工具是轎子,就不存在禮儀的麻煩。  但是,這個狀況碰上來華的英國人出現了問題。1793年,英國派出了以馬戛爾尼勛爵為首的使團,來華商議兩國的通商問題。這么大老遠地來中國談事,哪有不帶禮物的道理。馬戛爾尼使團帶來了一大批先進的光學和天文儀器,還有一座精致的地球儀,再就是一些速射野炮。這些稀罕玩意兒,都是當時的中國人聞所未聞的。  馬戛爾尼是來做商務談判的,但從乾隆皇帝到底下的官員,卻都當他是來進貢的。因此,在從大沽到北京的路上,中國官員就問馬戛爾尼,說你帶來了英國的國禮。但是,你個人就沒有什么禮物獻給我們的皇帝嗎?馬戛爾尼一聽,感到特別奇怪,說各國外交哪有這樣的事?但轉念一想,這是在中國,也許中國人就是這個規矩。幸好,他此番來華隨身帶了一輛四輪馬車,原來是準備在中國路上自己用的?粗袊私哟耐茫叩侥膬憾加腥私铀,馬車看來沒有用了。于是他就說,我帶了一輛我們那邊的馬車,送給皇帝(馬戛爾尼自己的敘述確是如此,但他此行的禮品單上卻有馬車兩輛,一冬季用,一夏季用)。  這輛馬車,就這么給帶到了圓明園。在圓明園里,中國官員和太監都圍著這輛奇怪的馬車,大力圍觀,看了又看。有人說,馬車前面的座位肯定是皇帝坐的,因為它高。另外的人說,不對,后面的座位有軟墊,四面有玻璃窗,而且華貴,應該是皇帝坐的。第三個人說,前面皇帝坐,后面是娘娘坐。第四個人說,皇帝坐后面,娘娘坐前面。吵成一鍋粥,爭執不下,派了個老太監來問馬戛爾尼。馬戛爾尼說,后面皇帝坐,前面是駕車人坐的。太監說,駕車人不能站在地上趕車嗎?“不能,馬車是用韁繩操縱的。”一聽馬戛爾尼這么說,所有人都炸了。駕車的下人怎么可能背對著皇帝,而且坐得還比皇帝高?  結果不問而知,這輛馬車,皇帝是肯定不坐了,再舒適也不坐。馬戛爾尼去熱河見乾隆時,乘坐了另一輛英國式的馬車,讓隨同的中國官員贊嘆不已。但是,這樣的消息即使乾隆知道,也不會坐這種馬車。不僅乾隆不坐,后來的皇帝也都不坐。當時馬戛爾尼還天真地以為,有了他送的馬車之后,皇帝肯定會棄中國舊式馬車不用,用他的。但是,真正被棄用的,恰是他送的車。光緒年間,上海租界里西式馬車已經流行,來上?次餮缶暗,必坐一回四輪馬車過把癮。但皇帝不坐,太后也不坐! ≡俸髞,汽車發明了,老外送給皇帝、太后一輛汽車,也就是我們說的轎車,但由于開車司機還是得坐在太后和皇帝前面,不合禮儀。所以,這車送了也白送,擱在頤和園里放著。庚子年,太后和皇帝逃難,坐的是中國式的騾車。如果有輛西式的馬車,哪怕就是馬戛爾尼送的那輛,跑起來都比中國的騾車快了好些,也少擔驚受怕幾分。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上的事兒,都是天大的事兒,即使因此耽誤了大事兒,也只好認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751.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