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紂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為什么史上不少人還指責周武王的義舉呢?只能說,歷史是很復雜的。紂王固然殘暴,但有沒有夸張的成分呢?子貢就對此產生過懷疑。
武王伐紂 武王入殷,聞殷有長者,武王往見之,而問殷之所以亡。殷長者對曰:“王欲知之,則請以日中為期!奔捌诟ブ粒渫豕种。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義不非其主。若夫期而不當,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明 馮夢龍 《智囊·知微卷五》
話說周武王率軍滅掉商朝,也就是殷朝,為了安撫當地民眾,他特意接見了一些賢達和長者,聽取不同的意見,以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事實上,滅了商朝,占了商的地盤后,周武王心里還多少有點發虛。
關于商紂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為什么史上不少人還指責周武王的義舉呢?只能說,歷史是很復雜的。紂王固然殘暴,但有沒有夸張的成分呢?子貢就對此產生過懷疑。
況且,周的軍隊進入殷商的地盤,等于是一個國邦侵入另一個國邦,因此伯夷、叔齊扯住姜子牙的馬,以君臣之義相告。并不是這兩位老人迂腐,而是他們根本就不贊同周朝軍事占領商朝。而且,商朝的人還有一點不服氣:周朝之所以順利滅商,是因為商朝的主力作戰部隊在遠征東夷,來不及回防國都所致。 歷史
周朝滅亡商朝,不像一些書籍上寫的那樣名正言順,周武王心里頭虛,于是就拜訪當地的長者,請教商朝滅亡的原因。一位普通的民間長者說:“大王,您如果真的想知道的話,咱們約明天中午吧!蔽渫跣帕怂
結果呢,這位普通的老人居然敢放周武王的鴿子,第二天中午,根本不見人影。周武王很納悶:這老人居然敢失我堂堂周王的約?正當老人的安全成問題的時候,那位賢能大度的周公開始解釋了:“俺明白了,這位長者實在是不忍心背棄自己的老主公紂王,當然沒法說紂王的壞話。而且,他老人家故意失約不來,其實是在暗示大王您,言而不信正是紂王亡國的原因,您不可學他。” 歷史
那位老人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不得而知,但周公的解讀意味深長,他在提醒自己的哥哥周武王:商朝的人心根本還沒有歸向周朝這邊,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同時也要對商朝人守信,不能以戰勝者的姿態對待他們。
知人心,善勸諫,周公被稱為圣人,誠非偶然!
商紂王是中國暴君的典型。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早在《漢書·古今人表》中,就將他的人品列為下下。在正史、筆記、戲曲、小說中,隨處可見殷紂王荒淫殘虐的記載,如“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觀其心”,“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讀之令人毛發悚然。而近年出現的舞劇《鳳鳴岐山》,再現了商紂的暴君形象。
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紂,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凹q”是后人硬加在他頭上的丑惡謚號,“殘義損善曰紂”,也就是指兇惡不義的意思。
在中國歷史上,商紂王和夏朝的亡國之君桀一直都是暴君的代名詞,我們多數人也都傳承著這個觀點。然而,歷史上為紂王翻案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鬃拥牡茏又蛔迂暰蜑榧q王平過反,他說紂王的罪行不像史書所言那樣夸張。清朝李慈銘也說,紂王的罪行比起后世的暴君,算不得什么。此外,毛澤東也為商紂王翻過案,他曾多次說過:“殷紂王很有本事,是個能文能武的人,后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鄙踔劣幸晃唤淌谄さ胤Q:商紂王是一位文武雙全、功勛卓著的帝王,被冠以“暴君”稱號兩千多年,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冤案”。
的確,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梳理發現,紂王雖稱不上功勛卓著,但將紂王的昏庸和殘暴說成是史上之“最”,也是不合理的。
紂王的六宗罪
《尚書》記載,周武王伐紂時,有兩篇檄文式的誓言,即《尚書》中的《秦誓》和《牧誓》,其中開列了紂王的六條罪狀: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于國政,耽于飲酒,殺害忠臣。
紂王喜歡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史料和傳說都認為,紂王對妲己言聽計從,后來的惡事都是在妲己的攛掇下做的。在《封神榜》之類的神話小說中,妲己被描述成狐貍精附體,是一個陷害忠良、攪亂江山、荒淫風騷的“禍水”。
紂王的荒淫表現在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然后讓男女裸體在肉林之間穿梭,他在旁邊看著取樂。“酒池肉林”這個典故就來自于商紂王。
紂王還極度殘忍,有兩件事情為他留下千古惡名。
歷史
第一個,發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個空心(或不空的)銅柱底下架上柴火燒,令犯人行走在銅柱上,然后墮入火中活活燒死。這個酷刑是怎么來的呢?相傳紂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陣雨過后,有一棵樹被雷劈倒還在燃燒,但奇怪的是,卻有很多螞蟻從樹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燙的螞蟻便從樹干上掉入火中。紂王只覺得螞蟻笨,沒什么好看的,妲己卻從這一現象里想出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所以也有妲己發明這一酷刑的說法。
第二個,剖心殺比干。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屢屢勸諫紂王。次數多了,商紂王動了殺機,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勸諫時,紂王說:“你自以為是圣人。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把他的心掏出來,讓我看看是不是真的!庇谑腔钇时雀,比干大罵而死。由于紂王昏庸至此,他身邊很多大臣紛紛離開他。
不敬鬼神,這一罪名在今天看起來似乎不足以為罪名,但在當時,商人頗重迷信,敬鬼神是道德問題,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紂王的一個太師帶著祭器投奔了周。古人看來,祭祀的禮器是神圣的,禮器丟了,這個國家也差不多完了。
在《封神榜》中,紂王不敬鬼神的事件更具體。有一次紂王去女媧娘娘廟祭祀,見娘娘的塑像美貌非常,于是在墻上提了一首輕薄之詩,結果惹惱了娘娘。于是,娘娘派出以狐貍精為首的三個妖精迷惑紂王,斷了商朝的江山。
為紂王說句公道話
直到20世紀初,關于紂王的歷史多數都是根據《尚書》中的記載編寫的。后來,隨著殷墟中大量文物的出土,人們對紂王有了接近真實面貌的評估。
首先,妲己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妲己是有蘇氏之女,而有蘇氏一族在商朝并未得勢。紂王晚年熱衷色、食是實,虐殺比干也確有記載,但把這些歸因于妲己,明顯不實。妲己的惡名是周人加上去的,目的是坐實紂王“唯婦人之言是聽”的罪名。 歷史
其次,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廣聞博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無窮,可以徒手和野獸搏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或許正是由于他的智慧超群,而且能言善辯,所以他不愿意聽取臣子的忠言。這一點與隋朝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有些相似。荀子在《非相篇》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東漢王充在《論衡》中也明確表示,世間對紂王殘暴的傳說有夸大之嫌。
更奇怪的是,紂王的罪狀跟夏王朝亡國之君桀的罪狀如出一轍。當然也可能真是如此巧合,不過,炮烙酷刑是夏桀發明的,這在史書中已登記在案,后世的人又把他安在紂王身上,顯然是宣傳家們一時情急,忘了六百年前的往事。由這一漏洞推論,紂王的“罪行”會不會很大一部分是后人硬加給他的?說不準。中國向有“勝者王侯敗者寇”、“痛打落水狗”的說法和做法,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后朝之君與前朝之君不共戴天,后朝之君不會給前朝之君太好的褒揚,皆在理情之中。即便是英明大度如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顏面也篡改了歷史。能夠不給前朝之君抹黑,已經十分難得,客觀公正的評價更是庶幾難求。
況且,中國直到周王朝的第十任國王姬胡時期,才進入信史時代(即文字記載獲得妥善的保存的時期),那么,處于半信史時代的周初,史料可信度有多高,實在難以估計。
縱使紂王的罪行都是事實,跟后代的君王比起來,似乎也稱不上暴虐荒淫”得后無來者。遠的不說,就說被后世視為仁德之君的周武王,在商紂王已自焚身亡之后,還要砍下他的腦袋懸掛在白旗上,同時還割下紂王的兩個妃子蘇妲己和有莘氏的腦袋示眾,其手段之殘忍已不輸于紂王。
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在《論語》第十九章“子張篇”里,提出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意見:“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币馑际钦f,紂王的不好,并不像后世所說的那么嚴重。子貢是公認的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的話明白地載在儒家經典中,應該不是隨便亂說的。
子貢以后的數千年間,雖然“大一統”的文化氛圍使得真知不能廣為世人所知,但也不乏后來者。宋朝的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紂王建宮室,營酒池肉林,近女色,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行如出一轍,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史學家的惡意模仿。另一個宋朝學者李慈銘也認為,僅就史料而言,紂王的主要罪行不過是殺比干、囚箕子、寵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與后世的暴君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西伯昌即周文王。據《史記》記載,他繼任西伯以后,遵循西周祖上賢者遺留下來的法度,敬老慈少,禮敬賢者,常常是忙到正午了也來不及吃上一頓飯,很得當時人的愛戴。作為一個新生代中的翹楚,自然吸引了許多賢人,當時一些對商王朝心懷不滿的人如伯夷、叔齊、散宜生等都去投奔他。后來,一個名叫崇侯虎的人向紂王進讒,騙得紂王下令把西伯昌囚禁起來。上面所引韓非子的這段記載,當是發生在西伯被囚以后。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紂王盡管聽取了崇侯虎的進言,但在大事上還是有分寸的,至少他沒有聽信費仲的建議,像夏桀殺關龍逄那樣殺了西伯昌。僅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就不能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 歷史
客觀地來看商紂王,這個帝王當然荒淫、暴虐、殘酷,但也做了一點利在千秋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開拓了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當時這些地區生產力低下,小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正向中原地區伸展,紂王的祖父、父親都在步步退讓。直到紂王時期,組織大規模軍隊與之對抗,最終平定東夷,打到長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隨之傳播到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這為后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然而,開疆拓土就要用兵,用兵就要消耗國力,就要征兵,就會導致民怨沸騰,這是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商朝滅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大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無法消化,結果被周武王乘虛而入,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國。
由此可見,紂王在歷史上是個暴君、昏君,但有過也有功。
“盡信書不如無書”,面對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書還是多提幾個疑問,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比較好。過去,將紂王說得“暴虐荒淫”是一種極端,如若只看見其功勛卓著,將是另一個極端。 歷史
不過,不管是否全面真實地看待這些帝王將相,都不能完全洗脫他們的罪惡,在極權統治之下,帝王將相之間的差別只在罪惡的多少,而不是有無罪惡。 歷史
相關典故
紅蓋頭的由來 歷史
傳說,商受王時期,有個力能扛鼎勇冠三軍的將軍,名叫聞仲,是帝辛的叔叔。商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靠他打下來的,帝辛受德十分敬重這個叔叔,文武百官對他也都是服服帖帖。唯獨有一樣,聞將軍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朝野皆知。
有一次,聞仲打勝仗凱旋,帝辛率文臣武將親自到郊外迎接。然后大擺宴席,為他慶功。席間,有個同僚竟跟他開起玩笑,說他怕老婆。引得眾人哄堂大笑,聞仲方才的得意之色頓然消失一大半,訕訕地不知如何應答。
群臣耍笑叔叔的這一幕,帝辛全看見。一向暴脾氣的受辛王暗想,叔叔真的怕老婆到這種程度?我倒要看看我的嬸嬸長什么模樣,怎么對待叔叔。酒終人散,帝辛回宮換了一身平民衣裳,微服摸索到太師府。剛走到叔叔家門口,透過門縫,他就看到,一向高大威武的叔叔,正半跪在嬸嬸面前,給老婆大人請安。
受德沒法再看下去了,扭身回宮。第二天,一道圣旨傳達下來,命滿朝文武官員,統統帶著夫人一起上殿,不得借故不來!官員們不知就里,都乖乖地帶著內人前來,齊刷刷一片像辦集體婚禮,這其中,自然包括皇叔聞仲及其夫人。金殿內,文臣武將們攜夫人參拜過帝辛,剛要落座,突然聽見紂王向身邊武士喝令道:將那個可惡的女人押上堂來!目光兇兇,揮臂指向聞仲身邊的嬸嬸。
聞仲夫人被幾個壯漢扭胳膊摟頭地從人堆里押上臺前,帝辛起身,呵斥道:我叔父出入槍林箭雨,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別說其他臣子們個個對他恭敬佩服,就是予,也對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個婦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里欺負羞辱他;一個堂堂的將軍,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體統!此前聽說過叔父在家怕你,我滿以為是玩笑,昨日親眼得見,真是令人發指!
訓斥完,帝辛當即下令:砍掉這個婦人的頭!武士手起刀落,嬸嬸的人頭被齊頸砍下。婦人脖頸處鮮血直冒,武士拿來一塊白綾裹于其上,鮮紅的血轉眼就染紅三尺白綾。帝辛當即發布號令:為借此染紅的綾綢警示天下女子,婚后不再羞辱小看男人,自今日起,但凡女孩出嫁,頭上一律都要頂著紅綢,遮蓋頭臉,入住夫家,聽候丈夫使喚,盡心伺候夫君!新娘紅蓋頭的習俗,就是這樣形成并一代一代傳下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8013.html
相關閱讀: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太甲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