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記者電話連線正在立陶宛參加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他說,“申遺”無論成功與否,殷墟的價值都是永恒的,對它的研究和保護也將是永遠的。
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洹河兩岸的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經考古發掘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也是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
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表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豐富的文化遺存表明,它不僅是一個地下文物寶庫,而且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殷墟進行評估后認為,殷墟突出的價值堪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上世紀初,人們在發現“甲骨”的同時發現了殷墟。1928年,中國學者開始對殷墟進行現代意義上的考古發掘。1961年,殷墟與長城、故宮等文化遺產一起被公布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中國學者對殷墟的研究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陳愛蘭對記者說,近年來,中國政府在保持殷墟原有的風貌、體現遺址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殷墟保護范圍內,村莊、道路與企業發展規模受到了嚴格的控制,近5年來,安陽市政府對殷墟遺址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共拆除各類房屋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近20萬平方米。
殷墟的不可移動文物基本上都屬于土遺跡,不適合展示。安陽市文化局局長李陽生說,作為文化遺產的殷墟,必須讓公眾相信安陽殷墟地表以下的確埋藏有豐富的商代遺跡。
目前,文物遺跡在原地封存起來的情況下,根據不同情況或者采用抬升地面、復原局部或整體的辦法,或者采取在文物遺跡上面用地面沙石、植物標識出來的方法,將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殷墟甲骨文發現地等重要遺址遺跡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甚至用地面覆蓋玻璃罩的方法將祭祀坑的慘烈情景也逼真地展示出來。
為了增加遺址的教育功能,展示還增加了如甲骨碑林、甲骨文走廊等科普項目,使人們在休閑和娛樂中學習到豐富的甲骨文知識。
如今,細心人在瀏覽殷墟時會發現,殷墟博物苑的大門是仿照甲骨文的“門”字建造的。甚至博物苑內每一處指路牌,都被設計成了有趣的形狀,或像古代的草亭,或像龜甲的腹部。當人們在草亭下面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甚至可以找到自己姓氏的甲骨文寫法。
“在保護和展示的過程中,殷墟始終堅持了尊重科學、尊重專業的態度。”李陽生說,“殷墟所創新的土遺址保護和展示方法,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所委托的考察專家的充分肯定!保ㄓ浾撸汗鹁陝秤鞣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8015.html
相關閱讀:商朝歷史上最后帝王辛與商滅亡原因
姜子牙是什么神?揭秘真實的姜子牙!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
夏朝的滅亡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