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岳飛之死,最大的爭議莫過于“迎二圣”、“立太子”這兩件事。前兩天我已經批駁過“岳飛違背上意執意‘迎二圣’”’這個老謠,現在,再來說說所謂的“立太子”,即岳飛曾“建議立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的,是因為不時見到一些關于岳飛“建議立儲”的文章或評論,顯然對這件事一知半解,道聽途說,卻以訛傳訛,且作驚人之語:
“岳飛之死,是因為他卷入了立儲之爭!
“岳飛干涉皇帝立太子,犯了大忌,就是找死!
“岳飛吃飽撐的,天天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對沒兒子的皇帝嚷嚷:立太子,立太子!”
“岳飛情商低,明知皇帝喪失生育能力無后,還哪壺不開提那壺,老讓皇帝立太子,我要是趙構我也要殺他!”
各種荒誕無稽,一笑之后,現在,首先說說宋高宗趙構的生育和子嗣問題,這是岳飛“建議立儲”的歷史背景。
趙構其人,靖康之恥后,金人曾向宋俘“詢宮中事”,宋人提到當時的康王趙構,說:“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保ā毒缚蛋奘饭{證?青宮譯語》)好一付色中餓鬼的形象。
建炎元年(1127),趙構登基為帝。第二年,趙構為躲避金兵,一路南逃,金兵在他后面一路追,“搜山檢海抓趙構”。就算在這種狼狽景況下,趙構依然不改好色本性,建炎三年(1129),趙構逃到揚州,二月初三,趙構正在行宮與宮女大白天宣淫,突然太監急報,金兵打來啦!趙構驚惶失措,提上褲子就跑,大臣后宮全然不顧了,只帶著寥寥侍從近衛自先逃命,倉皇渡江。
皇帝跑了,軍民無首,紛亂踐踏,死傷無數。前在長江阻擋,后有金兵殺到,十萬百姓望著滔滔江水呼喊痛哭。很多人為搶渡墜江淹死,或沉江自盡,沒跑成的遭到金兵的屠殺擄掠,揚州被金兵縱火焚城,化為廢墟,史稱“維揚之變”。
趙構在這場驚變中雖逃過一命,但因驚嚇過度,從此落下陽痿,“遂病痿腐”,終生不育。(《說郛》卷29《朝野遺記》)更慘的是,同年七月,趙構唯一的兒子,太子趙?,在患病期間,因一名宮女不慎踢翻銅爐,發出巨響,年僅三歲的趙?,受驚抽搐,就這樣嚇死了。
22歲的宋高宗趙構,一年之內,失去唯一的子嗣,又喪失了生育能力,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傷痛與難言之隱??古時皇朝,皇位的繼承事關國本,新君上臺,往往把立儲作為首等大事,納入重要議程。但趙構的太子早夭,之后再無所出,對趙家天下而言,也是一場國家危機。
首先挑明這個難言之隱與危機的是一名縣官。紹興元年( 1131)六月,趙構停留紹興府,上虞縣丞婁寅亮上奏,說:
“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仁宗皇帝詔英祖入繼大統,文子文孫,宜君宜王,遭罹變故,不斷如帶……’”
“……此二圣所以未有回鑾之期,強敵所以未有悔禍之意,中原所以未有息肩之時也。欲望陛下于“伯”字行下遴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視秩親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處藩服……庶幾上慰在天之靈,下系人心之望……”(《宋史?婁寅亮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 紹興元年六月戊子記事)
奏章先是提起宋太祖舍其子而立其弟宋太宗,宋仁宗無后而立養子宋英宗兩個例子,然后委婉地建議趙構從宋太祖的后裔“伯”字輩中領養一個孩子,作為暫時的繼承人,等到趙構的親兒子出生了,再把養子的繼承權還給親兒子。既為皇家政權著想,也給趙構留足了面子余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4729.html
相關閱讀: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