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代城管都是臨時工 宋朝街頭閑漢惡少當城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到了唐朝,城市化進程大大加速,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萬國來朝,貿易發達,城管的工作更顯重要了!杜f唐書》中記載:“監市踐于衙,理市治序。”“踐于衙”是指屬于衙門管,比衙門官吏的社會地位要低一些,他們的任務就是“理市治商”。

  北宋初期,戰亂未起,城市商業更加發達,《清明上河圖》即是最好見證。城管的工作更繁忙了,政府專門成立了城管大隊,叫“街道司”,工作是維持城市街道的衛生、整修與日常秩序,當然也要管理違章搭建、占道經營的商販。據考證,“街道司”的成員一度由士兵擔任,史載汴梁城中,就有500士兵組成的城管大隊。他們比起唐代的監市,明顯更有戰斗力,遇到類似牛二這樣的流氓無賴,也可制伏。

  古代城管名稱不一,來源多樣,到了官僚制度相當穩定的明清兩朝,城管多由“胥吏”擔任。“胥”“吏”原本有不同分工,“吏”的地位比“胥”稍高,F在看來,“胥”是當地官員自行聘用的固定差役、徹頭徹尾的臨時工,大多由破落戶、無賴甚至地頭蛇之類充任,有點類似于當下一些地方的“保安隊”。因為“胥”“吏”兩者都是指代官府的各類辦事人員和差役,后世遂將胥、吏并稱。

  后人研究,古代中國官場其實深受胥吏之害,當時的行政管理其實是由胥吏這種身處官僚體系基層的人員所操縱。他們一方面慣于使用欺騙、蒙蔽、行詐、勾結等技巧,選擇性地執行分派給他們的任務,在包括城管在內各種“聯系群眾”的工作中欺壓百姓、敲詐勒索。另一方面,他們又精熟行政細節和運作程序,遂能夠蒙蔽、妨礙、誤導,甚至脅迫比他們更具聲望的上司,可謂欺上瞞下。

  胥吏在歷史上有惡名,跟他們臨時工的地位不可分,實際也是明清官僚體制弊端的一個折射?如果像宋朝那樣由士兵來客串,或許形象還會好一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850.html

相關閱讀: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