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大清的乾隆皇帝應該是最大的古董玩家及收藏家了,其在位六十年,且當了四年太上皇,在這期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各種玉璽等,甚至死了之后也將這些奇珍異寶當做陪葬;然而在1928年7月2日,東陵大盜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連挖掘慈禧及乾隆兩座陵墓,還將陪葬珍寶洗劫一空!
一、玉璽“八?耄念之寶”
“璽”這個字變得尊貴是在秦朝。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這個大名。秦統一六國后,規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璽”,臣民的只能叫“印”。
乾隆帝一生擁有璽印1800多方,獨冠帝王之首,是他爺爺康熙的15倍,是他父親雍正的11倍。乾隆的一方方璽印是他為自己漫長人生路上樹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二、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非漢家傳統之劍,而是結合了蒙古式的彎劍,其劍身略彎,劍長共五尺,劍柄特長,上面刻了九條金龍。而這九條龍卻又是根據漢家周易的“九九歸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歸一是輪回的意思。
劍鞘用名貴鯊魚皮制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鉆,堪稱價值連城。乾隆熟讀漢書,知道天道是一個輪回,人如此,朝代政權也如此,要想永遠統治奴役漢族是不可能的事,乾隆帶此劍陪葬是寓意為死而復生,通過輪回來永遠奴役漢人。
三、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元四大家”之首、山水畫大師黃公望(1269?1354)的精心巨制。從他1347年退隱到富春山時開始畫起,至1350年年過八旬之時完成了這幅被后人稱為山水畫“第一神品”,前后費時超過3年。
明朝成化年間,沈周藏此圖時請人在上題字,卻被對方之子藏匿而失。當畫作重新出現在市上高價出售時,沈周既難于計較又無力購買,只得背臨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它又經樊舜、談志伊、董其昌、吳正志之手。
四、緙絲陀羅尼經被.
《清會典》中對于皇帝、皇后、太子等葬禮的規制都有明確規定。只有親王以上死后才能覆蓋陀羅尼經被,而對于經被花紋和顏色的規定更加詳細。
“緙絲陀羅尼經被”(簡稱經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專用的佛教用品,從質地、顏色和數量上嚴格分為六個等級,而這件由藏羚羊羊絨、獐子絨和真絲混合緙絲而成的經被屬于最高等級,據傳為西藏活佛敬貢給乾隆皇帝專用,用于覆蓋其遺體以超度亡靈,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文物價值非同一般。
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呈古銅色。其上共有四種文字。主體是一座佛塔,塔內緙滿梵文陀羅尼經經文,塔周圍有精美繁復的花紋。
“一寸緙絲一寸金”
只有皇帝才能用正黃色,而皇后只能用明黃色。陀羅尼經被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相傳將它覆蓋在死者身上,可以令死者得到超度,該墓葬形式最早起源于元代。
被稱為織中圣品的“緙絲”是我國業已失傳的高級絲綢藝術品,因織造難度大,一件像樣的織物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其珍貴性被稱為“一寸緙絲一寸金”。
緙絲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頂峰,而雙面緙又是緙絲中的極品。這種工藝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此后便漸漸衰落,即便是現在也不能達到當時的工藝水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376.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