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滿洲鑲黃旗人,其家庭屬葉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玉牒(皇族家譜)呼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無名。乳名那拉氏,故稱葉赫那拉,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帝生母。同治帝帝立,尊為圣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在清文宗駕崩于避暑山莊后,治喪期間因與慈安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故也被稱為西太后。
評價
近來,史學界和評論界開始客觀評價,但她在學界和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但這些負面評價有失公平,比如,收復新疆,當時李鴻章等反對,慈禧不支持左宗棠,會收復新疆么?左宗棠被認為是民族英雄,為什么好事都算在別人頭上,而壞事都算在慈禧頭上?國家弱就是受欺負,德國一戰后不也是接受凡爾賽條約么?關鍵是挨打后的反應,慈禧沒有象宋朝那樣繼續偷安,相反,慈禧的新政是政治和經濟上的改革,而且成績不小。
據聞清朝開國時,消滅了[葉赫那拉氏族],當時這個族群的酋長金臺吉說了一句話:“即使我族里剩下一個女人也要報仇,也要把滿清消滅掉!边^了兩百年,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的后代,慈禧太后是來報仇的。意思是慈禧太后滅亡了清朝,滿清有“興于葉赫(努爾哈赤的妻子是葉赫部人),亡于葉赫”之說。由于在其統治期間,中國屢遭外強侵略,內憂外患,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加上傳統道德對女性執政的偏見等因素,過去對慈禧的評價幾乎是完全負面的:保守、無能、愚昧、昏聵、陰險、狹隘、虛榮、賣國的專制暴君,其40年的執政禍國殃民。近來,史學界和評論界開始客觀評價,但她在學界和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慈禧太后(一八三五-一九○八),是晚清同治帝、光緒帝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治中國四十七年。長期以來,大都只講慈禧禍國殃民,把一些與慈禧毫不相干的惡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人們的心中,慈禧已成為一個昏庸、腐朽、專橫、殘暴的妖后。那么,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一。從中國重農抑商政策的改變,看慈禧太后的偉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民以食為天",這主要是由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首先,重農抑商起自先秦,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漢朝得到強化。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第一,不許商人穿絲綢衣服,不許乘車或騎馬;第二,不許商人“名田”,即購買土地,“犯者以律論”,凡土地和奴婢超過法定數額則沒入官府;第三,不許“推擇為吏”,即不許商人及其子孫到官府去做官,“犯者以律論”;第四,“重租稅以困辱之”,法律規定,“賈人與奴婢倍算”,商人所納算賦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第五,謫發,也叫謫戍,遷徙商人到邊遠地區戍守。重農抑商的根源:1。時代的需要:封建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是最具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所謂一飽忘了千年饑,古代常常是糧食不足。因此,以農立國成為歷代統治者的治國綱領。2。儒家思想:孔孟都是尊農的。3。統治階層的需要:封建社會的統治集團是地主階級。4。穩定的統治:農業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產業,百性固定在一處,而商業使百姓流動,不方便統治。商人有可能把本該由國家賺的錢中飽私囊,如果是奸商,還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農民比商人要好統治何止千萬倍。以上三個因素的結合,就是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根源與傳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控制一個社會的經濟命脈逐漸轉為資產階級的時候,封建社會也就開始滅亡了。慈禧的洋物運動,是自上而下的打破中國上千年的封建體制。盡管宋朝和明朝也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但那都是私人行為,比如朱元章是最很商人的。清朝晚期的商品經濟開始發達,資產階級成長壯大,于是,慈禧采用了適合生產力的君主立憲制。因此,封建社會在慈禧新政的8年中逐漸消滅了,也就是說,清朝的晚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通常說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是錯誤的,因為,清朝末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會的定義。慈禧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會,從古代走向現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這個重大意義怎么評價都不過分。還有,派人留學,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辦報。辛亥革命后的各種新氣象,不過是慈禧新政的延續。這里,再說一件事,看看慈禧的手腕。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員主張學習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訓練新軍,購買槍炮、軍艦,發展中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他們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文祥,在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盡管他們的改革沒有觸及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但是,在頑固派看來,卻是“用夷變夏”,違背了祖宗成法和圣賢古訓。所以,洋務運動一開始,就遭到頑固派的堅決反對。1866年12月,奕?奏請在同文館內添設分館,招收科舉出身的人員學習天文、數學。大學士倭仁親自出馬,上書慈禧,堅決反對。他認為,讓科舉出身的人員向外國人學習天文、數學是斯文掃地。他聲稱,中國之大,不愁沒有人才,只要多方訪求,一定可以找到精通天文、數學的人,為什么一定向外國人學習呢!慈禧讓他保舉幾名精通天文、數學的人才,并由他負責選定地方辦一個天文數學館與同文館分館互相砥礪。他只好承認實無可保之人。慈禧又讓他到主持洋務的總理事務衙門行走。倭仁一向痛恨洋務,現在要他去辦洋務,感到是對自己侮辱,再三推辭,慈禧卻不肯收回成命,弄得這位頑固派的代表人物十分難堪。他到上書房給同治帝帝講課,有所感觸,不禁流下了眼淚。倭仁最后以養病為理由,奏請開缺。經慈禧批準,免去他的一切職務。由于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才得以沖破重重阻力向前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二。統一戰線與慈禧中興:慈禧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手下能人太多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都是當時的大英雄,拿到歷史上任何時代也是響當當的。她手下的袁大頭的本事也堪比曹操。讓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揮,足見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協助咸豐皇帝處理國是,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咸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制定者。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同光中興實際上就是就是慈禧中興,以當時內憂外患情形之下,實為中國數千年來之異彩。
三。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如果不是她改革步子太大,如果不是內外勢利的逼迫,如果不是她早早告別人世,中國的今天很有可能是日本或者英國的政治體制。
四。平捻亂,白蓮教亂以及回民和苗民起義。太平天國與義和拳,那個是好玩的?恐怕道光咸豐活轉來也玩不轉.勇于并敢于相信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反抗外國侵略,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后世的文革,實有效顰焉。
五。1906年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楊乃武小白菜一案,足見慈禧之英明與無奈.
六。智禽肅順,內除權臣,維護了安定團結的穩定局面。禽肅順意義重大,怎么評價都不過分,當中體現的大智大勇,艱難曲折,實在有超過康熙,更是說明太后的過人之處。倘使慈禧多活10年,袁世凱敢玩得出那么拙劣的竊國把戲么?
七。慈禧的武功:英明決策,平定西北,收復新疆,千秋功業,莫此為甚矣。偉哉太后,壯哉太后。以當時的情勢能做出這個決策,并能夠貫徹始終,太英明了、太偉大了。當時朝廷的兩條路線斗爭十分激烈,全靠太后定策廟堂,頂住了以李鴻章為首的黑司令部的干擾和反對,挽救了中國,挽救了大清。
八。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維新派的影響下,光緒帝銳意變法。變法和反變法的斗爭非常激烈。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緒帝:“前日御史楊深秀、學士徐致靖言國是未定,良是。今宜專講西學,明白宣示!庇谑,光緒帝發布了由翁同和起草的《定國是詔》,把講求西學,變法自強,作為清王朝的國策,使維新運動取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實行改革后不久,光緒帝和幾個書生犯了急躁的毛病,要搞大躍進,同時,革命黨人趁機起事。在戊戌年春夏之交的那一場風波中,慈禧審時度勢,冷靜應對,果斷平息了這一場動亂,維護了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事后,康有為和梁啟超在洋人的幫助下,逃亡國外。那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央工作中的一些失誤,欺騙不明真相的群眾,勾結國外反華勢力,妄圖制造動亂,顛覆政府,篡奪權力,其居心十分險惡,如果不是一批以太后為首的老同志還在,結果不堪設想。同光中興事業就完全有可能被葬送。英明哉,太后。
九。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一起抓,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并重,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為體現同光中興的偉大成就,建了頤和園這一文化瑰寶,留存后世。后來有人攻訐說是挪用海軍經費,這是推托戰敗責任的說法。歷史證明,這個“挪用”是完全正確的,唯一的錯誤就是“挪用”的還不夠。因為歷史證明,即使再投入10倍的軍費,依然改變不了打敗的命運。當時不“挪用”,結果只會是黃海海底多一艘殘骸,而頤和園就不會有了,大家說,是要一艘殘骸,還是要頤和園呢。甲午戰敗責任主要在李鴻章,當時,以李鴻章為首,以“海歸派”為骨干形成了一個黑司令部,他們欺騙太后,把持了海軍的建設和指揮大權,歷史證明這是一幫禍國殃民的壞蛋。歷史證明,內部的敵人比外部的敵人更可怕,危害更大。警惕阿,善良的人們。。。!
王莽和慈禧有點類似的地方1。王莽在儒家一統天下人思想的時候,王莽是非正統的,王莽違背了儒家禮教中的“家天下”,受到知識分子的攻擊,現在也這樣。而以現在的政治觀點看,成王敗寇,王莽在這一點上沒什么錯。給王莽平反要到什么時候呢?
2。慈禧:也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一個女人執政怎么讓大男人受得了。無論王莽和慈禧怎么努力,都免不了被咒罵的,中國的這個傳統文化哦,,,,
3。王莽和慈禧的失敗都是因為自己的改革新政,本意是好的,但都太快太急王莽的改革得罪了大批的權貴。日本的維新用了20年,慈禧的新政卻只用了8年,盡管在中國第一次創立了先進的君主立憲制,但因為改革步子太大,權力下放,終因保路運動以及日本等支持的“革命”而導致一個朝代的滅亡。
國民黨為了制造黃金十年的神話,把實行君主立憲的清朝貶低。說“舊中國一窮二白,只能用洋火、洋釘”,這是天大的假話。
以下內容是關于洋火、洋漆、洋泥等。
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帝國主義忙于戰爭,輸入中國的商品,包括火柴數量都大為減少;加上五四運動爆發,中國人民奮起抵制日本貨,提倡國貨,全國各地又興起了辦火柴廠的熱潮,在短短幾年中,全國的火柴廠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
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采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并購置磨磷機,提高了赤磷面的質量。改進后的鴻生火柴,頭大,發火快,火苗白,磷面經久耐用。此后,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工廠的利潤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制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會,并制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制辦法。最后,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于華商聯合會與華中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留學海外的侯德榜,帶來了在美國設計好的圖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測試各種機器,經過調整改進,終于揭開了蘇爾維制堿法的秘密,解決了大規模制堿的一系列技術難題。1926年,永利堿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洋堿。這年秋天,在美國建國150周年國際博覽會上,紅三角牌純堿榮獲金質獎,不但使中國人揚眉吐氣,而且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啟新洋灰公司”。由于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臺、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并肩挺立。
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拼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光血影、沒有吶喊沖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采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于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并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
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以下關于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廠在鞭炮聲中開工了。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陳調甫終于如愿以償,研制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陳調甫把新產品定名為“永明漆”,它成為中國油漆工業的第一個名牌產品,當年就獲得了實業部頒發的獎狀,不但風行國內,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國的150多家廠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業。陳調甫一天都沒有放松過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種醇酸樹脂漆,是我國合成樹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種。這種漆才在恢復后的永明漆廠投產成功,陳調甫將它取名為“三寶漆”。這是中國油漆工業中又一個超越西方的名牌產品。
此外還有中國船王盧作孚等就不說了。我最后要講的是,中國以前是窮,但不白。而且我們當時有比得上日本美國的工業產品。這些比較要橫比,不要縱比,F在我們廣東人還叫香皂叫“番堿”,不管洋堿國堿一律叫番堿,只是習慣問題。
馬尾造船廠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國晚清洋務運動產生的第一家機器造船廠,時任總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楨,力排阻力,改革舊制,大膽引進歐洲先進的造船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聘請法國人日意格為船政正監督,任用洋人傳授造船、造機技藝。1869年,造出了我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1871年,誕生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1882年,制造了我國最大噸位鐵肋木殼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國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從建廠至1907年,馬尾船政經歷了從跟洋人學造木殼蒸汽兵輪到1875年辭退外籍技師,自行設計建造艦船,實現了自主建造木殼-鐵木合構-鋼制艦船的質的轉變,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成為當時我國規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廠,也是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馬尾船政改為福州船政局,又創設了飛機制造工程處。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科技人員,經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1910年法國的費勃成功地解決了水上飛機的起降問題,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此后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7架飛機,并培養了我國自己的飛行員。這使福州船政不僅是艦船的發祥地,還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
漢陽兵工廠
(本文只引輕兵器有關資料,漢陽兵工廠尚生產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彈,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張之洞在大別山下找到廠址,長600丈,廣100丈,南枕山,北濱漢,西臨大江,與省城對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當地設鐵廠,槍廠和炮廠....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冬季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仿造德國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槍(應是CommissionRifle,與毛瑟無關),因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為88式,其全稱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槍。使用圓彈頭。同時生產子彈,每月能生產十三萬粒。
德國定制八八式委員會步槍及漢陽造
1896年開工生產。第一年生產1300枝步槍
1901年,生產步槍2,500枝,馬槍316枝。抬槍53桿。徐建寅試制棉質無煙火藥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張之洞奏請將湖北槍炮廠改名湖北兵工廠。當時可以日產步槍50枝。子彈12000顆。
1904年,湖北槍炮廠又對8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88式步槍與德M1888式不同點有:德M1888式槍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
漢陽造88式步槍
1907年陸軍部通令各省采購湖北兵工廠槍械。除特殊需要外,不應向外洋采購,一律向漢陽廠購買,并依期付款。該年生產步槍9,000
1916年9月8日,陸軍部軍械司在南苑試放漢陽兵工廠廠長劉慶恩(發明國造半自動步槍第一人)所制造的新槍,名為自裝槍。
毛說“解放后”中國才能制造萬噸輪,事實是這樣的嗎?
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制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其中第一艘“官府號”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中國第一臺重型柴油機:1924年,5種規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機,上海新樣機器廠。中國第一輛汽車:1929年,65馬力,載重為1.8噸,沈陽遼寧迫擊炮廠。
中國第一臺萬能銑床: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中國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飛機:1919年,甲型一號水上飛機,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至1930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已生產出教練機、偵察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7種飛機。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1920年,排水量14,750噸,時速10.5?,遠洋運輸輪,美國訂單,此后又生產了另外3艘。
中國第一臺為萬噸輪配套的蒸汽機:1918年,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臺軋花機: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中國第一臺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臺繅絲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1905年,漢陽周恒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臺抽水機: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恒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臺卷揚機: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恒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臺汽錘: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臺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臺銑齒機: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輛簡易蒸汽機車:1881年,用蒸汽鍋爐改制,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輛標準蒸汽機車: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1862年,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艘輪船:1865年,黃鵠號,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臺車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國第一艘近代軍艦:1868年,恬吉號,排水量600噸,江南制造局。
記得上學的時候地理老師可是說舊中國“沒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國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近代開采延長石油,始于清光緒帝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光緒帝三十年(1904年)十月,陜西巡撫曹鴻勛奏準朝廷,撥銀8100兩為資<屯墾經費),開辦延長油廠,并令知縣洪寅為總辦。經武漢化驗油質,成分特佳。光緒帝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開鉆,在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產量1.5噸。這是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此井鉆采成功,標志著中國工業開采石油的開始,從此揭開了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油的歷史。
獨山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曾與甘肅玉門、陜西延長同稱為中國最早的三大油礦.
薛廣森,清同治帝四年(1865年)出生于順德龍江。17歲去香港在船廠做工,學成一手出色的機械技術。薛氏借為停泊珠江的英國油輪“青龍號”檢修機械的機會,設法將船上的柴油機全面拆卸,繪出圖紙,測得數,經過反覆試驗改進,在1915年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臺國產柴油機,不久就成批投產,引起國外工業界人士的驚異。
十九世紀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臺美國“老狗”牌(NEWHOME)縫紉機輸入中國;1910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從上海、廣州等口岸大量輸入,很快壟斷了這些地區的縫紉機市場。
正面
作為一名中國封建史上為數不多的政治女性,她不失聰明與干練,在危急時刻曾盡力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雖不成功但在當時可稱合理的反應。她曾經在1884年馬尾海戰爆發后向法國宣戰。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戰。1900年6月21日向八國聯軍宣戰。她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運動,造就所謂“同治帝中興”氣象;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執政后期,發布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破除滿漢不通婚禁令,禁止婦女纏足。慈禧執政48年中,應該說是很勤政的,即使在病中也堅持處理政務。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牢牢地控制著國家的局面,掌握著最高統治權,國家沒有出現地方割據的分裂局面。此外,她推動京劇藝術發展,建立北京動物園,都是不應被人遺忘的。
負面
歷史對她的負面評價遠大于正面評價。慈禧太后素來以殘忍狡詐和對權力的執著而聞名。先后起用湘軍、淮軍人物,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目的,并非自愿破除滿漢界限。在她執政的40多年中,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861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處死原來控制政權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1881年,毒死同有訓政權的太后慈安。(慈安的死是否是慈禧造成的歷史上仍有爭論)1885年,在取得了對法的鎮南關大捷后,仍然讓清政府向法國屈膝求和,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正花費巨資,甚至不惜動用海軍軍費興建北海公園用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并留有名言“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就讓他不高興一輩子”(有多種版本)。1895年,她大興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資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一座皇家陵寢,也為自己的陵寢乃至整個清東陵的被盜埋下了禍根。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帝。因為聽信慶親王等人編造的洋人要迫其退位的謠言,將義和團引入北京,失去控制,繼而宣布向所有西方國家宣戰,引發八國聯軍入侵的慘禍,中國的主權地位喪失殆盡,日本俄國自此可以在中國北方地區駐軍,后患無窮。她殺害支持維新變法的光緒帝寵妃珍妃的行為,為世人所不齒。
大事記
1852年5月,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1854年,晉懿嬪。
1856年,生同治帝,當日晉懿妃。
1857年,晉懿貴妃。
1861年,同治帝即位,被尊為圣母皇太后。8月22日發動辛酉政變,遂掌握最高權力48年。
1862年,同治帝上徽號慈禧。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令光緒帝繼位。
1894年-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1898年,鎮壓戊戌變法。
1900年,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京。慈禧逃離北京。
1908年11月15日下午五時病逝。
慈禧出殯1928年,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盜掘了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慈禧定東陵。
定東陵她的神牌上的生前死后得到的稱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共25字,為清歷代太后之最。
(清制,后宮主位依序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456.html
相關閱讀: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