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平定巴蜀的司馬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秦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野史《格格春秋》里記載著這樣一則趣事:公元前一世紀的某一天,《戰國策》的作者劉向請幾位朋友赴宴。劉向本是節儉之人,不會無故請人喝酒,朋友們一猜便知他必有為難之事相求。還真讓朋友們猜中了,酒至半酣,劉向從袖筒里掏出一篇文稿讓大伙傳閱。朋友們一看,見題目是《司馬錯論伐蜀》。劉向告訴大家,這是即將編入《戰國策》的文章,因為要作為史料,所以要極其慎重。他說總覺得文章對司馬錯渲染不夠,缺少刀光劍影的戰爭描寫,很難表現大將的八面威風。所以,今天特意請朋友們提點意見,幫著出個點子。文章傳閱完畢,有個朋友隨口吟了一首詩:

  司馬揮師謀略伏,

  錯認蜀地當故土。

  智名不取勇功沒,

  勝卻鏖戰拼殺苦。

  這是一首嵌名詩,詩中嵌著“司馬錯智勝”。見朋友如此多才多藝,另一位朋友不甘示弱,也當即誦詩一首:

  坐論廟堂司馬功,

  巧取巴蜀錯刀鋒。

  霸業奠基談笑事,

  終得華夏成一統。

  有人就問:人家詩里有“司馬錯智勝”,你這詩里有什么?這個人說:我詩里有“司馬錯談笑成一統”。

  劉向說:你們這一個一首詩、那一個一首詩,凈賣弄自己這點學問了,倒是給我出個主意哦!大伙一致表示:哥們兒寫得不錯,弟兄們全通過了,準予發表!

  據野史《格格春秋》記載,《戰國策》這部歷史典籍在注重文章史料性的同時,還非常注重文章的文學性,其中有些章節是非常著名的文學名篇。正是由于文章非常優美,才使后世研究者對其作為史料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就拿這篇《司馬錯論伐蜀》來說吧!張儀主張伐韓擊周,司馬錯卻力主滅蜀,而秦惠文王立刻就采納了司馬錯的意見。仔細想想,事情會這么簡單嗎?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認真考慮。事關對哪個國家用兵的問題,怎么會三言兩語就能做出決定呢?《格格春秋》上分析說,《戰國策》敘事的妙處就在于此,許多文章只為闡明觀點,但不載錄不必要的情節。還是以《司馬錯論伐蜀》為例,文章只重點記錄張儀、司馬錯的觀點和秦惠文王的表態,而除此之外的一次次爭論則一律刪去,這樣寫更能突出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說來說去,司馬錯和張儀又有怎樣的爭論呢?下面,朋友們還是聽格格慢慢道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4550.html

相關閱讀: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過秦論-賈誼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百里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