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子午嶺沿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邊際徐徐東進,南折而行,忽然一個拐彎,遂聳成了玉華山。川流不息,沖出四個峽澗,都極為幽邃,它們是:芝蘭谷,鳳凰谷,野火谷,珊瑚谷。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毙时銏A寂于斯。古者有言,生有時,死有地。玄奘居然應驗了。
627年,玄奘27歲,開始了西域之行。他是隨商隊出境的。他曾經再三上書朝廷,盼望能批準其往天竺去學習佛經,最終無音訊。遂不惜違反法律而去追求真理。見他走了,官方便發布了通緝令,指出:“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钡經鲋,通緝令便到涼州,到瓜州,通緝令便到瓜州,好在有仁者相助,玄奘才沒有半途而廢。玄奘是河南偃師人,慧根深長,十二歲便在洛陽凈土寺出家。之后持缽云游天下,足跡遍布今之河南、陜西、四川、湖北、河北和山西,他謙虛請教高僧大德。不過,他終于遺憾地發現,佛教流行中國幾百年,卻爭論紛紜,迷惑久存,信徒也各執其辭,遂發誓往釋迦牟尼的故鄉去澄清問題。
西域路上,玄奘九死一生。風暴、沙漠、雪山、驕陽,迭起襲身。嘗有四天不得飲食,而且常常迷失方向,只能尋白骨和馬糞向前。胡佬之謀害,盜匪之搶劫,甚至部族之強留,也都是致命的危難。然而,玄奘發誓:寧可死,不能屈,并堅持走到了天竺,今之印度。數渡恒河,遍巡圣跡,尤其是在那爛陀寺跟隨戒賢大師的五年學習,使其佛經大明。遵戒賢大師之命,玄奘為眾僧設壇授業,釋義排難,從而名聲鵲起。應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參加法會,連續十八天宣揚大乘之旨,千目仰視,萬耳傾聽,竟無一聲詰責反駁,從而威望隆盛。這是641年春天的情況,玄奘41歲。
然而到佛教之源來學習,是為解決中國的問題,天竺再愜,玄奘也要歸去,遂告別了他的崇拜者和仰慕者,啟程返回。在抵達于闐國的時候,玄奘不忘他是偷渡出境的,便上書朝廷,承認自己私奔天竺,冒犯了憲章。645年,唐太宗下詔,表示歡迎其還,并愿見玄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6280.html
相關閱讀: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