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曾國藩的為官之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清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曾國藩  曾國藩如何收禮和送禮  成為地方大吏,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禮品。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來謁見的下屬,都不會空手而來。身在官場,從始至終片禮不沾是不可能的。如此“不近人情”,不符合曾國藩“和光同塵”的作風,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況下與下屬建立基本的情感聯系。所以在實在拒絕不了的情況下,曾國藩會從下屬送來的禮物中挑一兩樣價值最輕的! ∠特S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湘軍名將鮑超親赴安慶,一為商量軍務,二為給曾國藩賀壽。鮑超的軍隊向以能戰、能搶聞名,因此他既是一個粗人,也是一個富人。其他部下不敢給曾國藩送禮,鮑超卻不管這一套,他一共帶來十六包禮物,其中許多珍貴的珠寶古玩之類。曾國藩覽之而笑,從中挑了一件收下,其他都送還鮑超。收了一件什么呢?一頂小帽。曾國藩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鮑春霆來,帶禮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貴之件,將受小帽一頂,余則全璧耳。”鮑超對此也無可奈何,只好又帶了十六包東西回去了。  曾國藩還收過美籍華人容閎“報效”的禮物。同治四年(1865),容閎從美國采購機器回到中國。兩年前他受曾國藩委托,以“出洋委員”身份,攜六萬八千兩白銀出洋采購機器,開啟了洋務運動之先聲。機器運抵上海之后,他赴南京向曾國藩匯報工作。此時曾國藩已經離開南京,北上剿捻。曾國藩知道,按中國官場慣例,容閎一定會向他致送禮物,因為曾國藩給他的是一個“肥缺”。所以曾國藩特意寫信給兒子曾紀澤囑咐說:“容閎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內,既可收留,多則璧還為是。”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的曾國藩收受禮品,有一條默認的“價格線”。至于容閎所送的是什么,價值多少,沒有留下記載! ‘斎唬饲宓囊幻,曾國藩也有“濁”的一面?偠綍r期,曾國藩在人情來往上開支不少。  兩江總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國藩的前任們因此手筆都比較豐闊。曾國藩既襲此任,在許多方面也不得不蕭規曹隨! ÷摻j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動作。曾國藩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筆炭敬對京官們來說意義何等重大。曾國藩致送的對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給曾國潢的信中說:“同鄉京官,今冬炭敬猶須照常饋送。” 這筆錢,每年至少數千兩! 〕颂烤,另一筆比較大的花銷是程儀。如前所述,迎來送往是官場上的重任。有人出差路過,他除了請人吃飯,還要給他一百兩銀子的程儀。  至于“別敬”,則頻率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進京時才發生。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日,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這一年十二月他抵達北京,在北京過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在出發之前,曾國藩身上帶了一張可以兌換二萬兩現銀的銀票。為什么要帶這么多錢呢?主要就是為了給京官們送“別敬”。多年沒有入京,那些在窮京官生活中掙扎的故友新朋們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別敬當然不可能過少。他在日記中多次記載“核別敬單”,“定別儀碼”,“定分送各單”,可見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在給兒子的信中,他說:“余送別敬一萬四千馀金,三江兩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總共送了一萬四千兩,他仍然認為不厚! ∫腠樌麍箐N就要給“好處費”  除去人情往來,官場上的“潛規則”更需要大筆銀子。  同治七年,捻軍被消滅,天下大致平定,太平天國戰爭軍費報銷提上了議事日程。報銷就要不可避免地遇到“部費”問題。  按照清代財務制度,曾國藩需要先將這些年來的軍費開支逐項進行統計,編成清冊,送交戶部。戶部要對報銷清冊進行審查,審查合格,才呈報皇帝予以報銷。因此,報銷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戶部的態度。如果戶部高抬貴手,什么不合規定的費用都能報銷;如果他們雞蛋里找骨頭,再光明正大的支出也過不了他們的審計關。那么,戶部的態度是由什么決定的呢?視“部費”也就是“好處費”多少而定。報銷前,曾國藩托李鴻章打聽一下戶部打算要多少“部費”,李鴻章回信說:“報銷一節……托人探詢,則部吏所欲甚奢。雖一厘三毫無可再減。……皖蘇兩局前后數年用餉約三千萬,則須銀近四十萬。如何籌措,亦殊不值細繹。……若輩欲壑,真難厭也。”也就是說,李鴻章托人去找戶部的書吏,探探他們的口風。反饋回來的消息說,書吏們要一厘三毫的回扣,也就是1.3%。曾國藩需要報銷的軍費總額是三千多萬兩銀子,按1.3%算,“部費”需要四十萬兩! ∷氖f之巨,無論如何是不能答應的。怎么辦呢?只有繼續公關。曾國藩命江寧(南京)布政使李宗羲托人,李又托了一個人出面和戶部書吏接洽,做了大量工作,討價還價的結果是給八萬兩,顯然書吏做了極大讓步! ∏『迷谶@時,中樞的批復到了。出于對他們平定太平天國、捻軍的卓越功勛,皇帝(實際是太后)同意他們免于報銷,曾國藩對此感激涕零,說他對此“感激次骨,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過之”。按理說,皇帝發了話,這八萬兩就可以省下了。不過,曾國藩卻說,這說好的八萬兩銀子“部費”還是照給。因為閻王好見小鬼難搪,畢竟以后他還需要和戶部打交道。  曾國藩也有“小金庫”  曾國藩在自己的財政司中建有一個“小金庫”。我們說過,總督的平均陋規收入一年會有十八萬兩。那么曾國藩不許下屬給他送貴重禮物,不收現金,這樣就少了一大塊。此外,他還不收各州縣送的陋規。但是鹽運司送的“緝私經費”,上海海關、淮北海關等幾個海關送的“公費”,就是曾國藩這個“小金庫”的金錢來源。因為這些單位,是有錢單位,如同今天的煙草專賣局,你不收,他們也發作福利了。  小金庫的用途,則主要供曾國藩官場應酬打點之用。曾國藩同治七年底進京,一路路費和生活費,在京中送禮所用,再加上帶到直隸總督府的兩千兩零花錢,全系“小金庫”中的錢,并沒有動用自己的“養廉銀”。曾國藩的養廉銀則存放在布政使衙門,主要供自己家庭開支所用! ≡谠鴩鄙暇腿沃彪`總督之際,“后路糧臺”的“小金庫”共存了三萬兩左右。如前所述,這三萬兩小金庫在北京只花掉了兩萬,還剩下一萬怎么辦呢?按官場慣例,這一萬多,曾國藩完全可以攜歸家里。不過他卻不想這樣做。在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八的信中,曾國藩對紀澤說:“其下余若干(爾臨北上時查明確數)姑存臺中,將來如實窘迫,亦可取用。否則散去可也(凡散財最忌有名)。”就是說,家里實在需要花錢,可以用一些。否則,臨全家北上時,想辦法捐掉。曾國藩要求“散掉”時不可為人所知,“凡散財最忌有名”,這是因為“一有名便有許多窒礙”。他還說:“余生平以享大名為憂,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這是解讀曾國藩為官風格最關鍵的兩句話。一方面,曾國藩確實是一個清官。他的“清”貨真價實,問心無愧。在現存資料中,我們找不到曾國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裝入自己腰包的記錄。但另一方面,曾國藩也接受官場潛規則,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場生存者。如果給清官分類的話,曾國藩應該歸入“非典型類清官”。也就是說,內清而外濁,內方而外圓,只要清官之實,不要清官之名。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曾國藩的志向,不是“當清官”,而是“做大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2064.html

相關閱讀:清末高層政斗下的女活佛與白花大蛇穢居案
康熙天子為什么叫“玄燁”?
皇太極不但娶過倆寡婦 還曾令自己的妾妃改嫁
皇太極離間袁崇煥
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