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后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庫。疊疊累累的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為某些區域的地方風習,成為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為某些社會群體的行業特征。
到底是誰盜墓發明了“洛陽鏟”
用那些專業的盜墓工具,目的是為了加快盜墓速度,提高成功率。再者,在中國的墓葬史上,一度流行“不樹不土”秘葬制,加上幾百年來風雨侵蝕,自然和人為的改變,不少古墓在地面上的痕跡蕩然無存。所以除了劉去那樣有明確的盜墓目標外,一般情況下都要盜墓者自己去尋找,去判斷墳墓的等級和陪葬品的多寡。
所謂“洛陽鏟”的出現,就有這種想法在內!奥尻栫P”,顧名思義,洛陽一帶盜墓者使用的鐵鏟子。實際上,現代盜墓者(包括考古學家)仍在使用的“洛陽鏟”歷史并不長,不過百十來年歷史。在洛陽一帶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盜墓故事:當年洛陽城郊馬坡村村民李鴨子去趕集,見路邊有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在挖洞插棚桿,很好使,一鏟子下去就能挖尺把深。讓李鴨子沒有想到的是,這種鏟子撥上來后,還能帶出不少下面的土。
這個偶然發現,讓李鴨子驚喜不已。李鴨子為什么驚喜?原來其暗里一直在做著盜墓的營生,這種鏟子無疑可以給他找墓、盜墓帶來更多的便捷。于是李鴨子靈機一動,照葫蘆畫瓢,回家請附近的鐵匠照著樣子打開了一把,果然好用,盜墓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增。這種鏟子就此在洛陽一帶的盜墓者中使用開了。但“洛陽鏟”到底是不是李鴨子發明的,目前并沒有人能直接證明,有可能是以訛傳訛。但不論發明者是誰,洛陽鏟的貢獻還是蠻大的,甚至為官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使用。
實際上,洛陽鏟并非什么秘密武器,主要因為盜墓者在使用,而這一族又是見不得燈亮的“地下工作者”,所以被弄得神乎其神的。實際上就是古代盜墓者常用的長條銑、瓦形銑、連箍鏟的變種,或者說是“改進型”。其體窄窄的,縱斷面呈半月開狀,鏟頭鋒利,樹根什么的一觸即斷。一般常見的鏟長三十公分,直徑六公分左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710.html
相關閱讀: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