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伯虎,民間傳說和影視作品中演繹的形象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笑點秋香”、“家有九美”等。但事實上唐伯虎并非影視作品中塑造的那樣風流倜儻,更未點秋香,他一生坎坷。
“唐伯虎因才華出眾,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并稱為‘吳中四才子’,也稱‘江南四才子’。他的作品以及記錄他事跡的書籍說明了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但與電影最大不同的是唐伯虎的運氣很差??仕途斷送、妻子離棄、生活困苦!
存世作品僅80多件
唐伯虎留存于世的作品并不多,國內經過專家鑒定的作品僅有80多件,還有少量流落到海外。
唐伯虎的很多作品是畫給他的老師、朋友的,他們中間有居高位者,有平民百姓,也有書畫作家。這些作品反映出唐伯虎的生活、交往,反映出他的思想、人生感悟等。比如說他早年作品與晚年作品的風格差別很大,他年輕時,躊躇滿志,作品多用細筆;晚年時作品則側重描述一生的遭遇,頗有看破人生的意味;到了臨終時,作品幾乎都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科舉考試的犧牲品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穎,過目成誦,熟讀四書五經等史籍,閑暇時也學畫山水花鳥。當時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見唐伯虎稟賦和才學過人,決定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唐伯虎19歲時娶當地女子徐氏為妻,兩人感情甚洽。唐伯虎25歲那年家中遭遇變故,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內相繼去世,這對他打擊很大,悲痛之余,唐伯虎更加努力讀書治學。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天府(今南京)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譽鵲起。
影視作品中并沒有表現出唐伯虎進京會試遭牢獄之災一事,但此事影響了唐伯虎一生,使他成為科舉考試的犧牲品,從此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關于唐伯虎進京會試遭牢獄之災,單國霖說純屬冤案。他說,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30歲的唐伯虎躊躇滿志地進京參加會試,路遇同去趕考的江陰富家公子徐經,兩人相談甚洽,結成莫逆之交。這位徐經,就是后來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當時有一風氣,考試前都要去拜見主考官。徐經到京城后拜見主考官程敏政,讓他為自己出一些模擬題進行考前復習,還請唐伯虎幫他寫好了文章,恰好考試時有這篇文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728.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