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歷代關于寫荊軻的詩句,有寫易水送別的;有寫執劍入秦的;有的述古,嘆事終不成;也有的諷今,嘆再無荊軻。
關于荊軻刺殺秦王失手的原因,眾說紛蕓,莫衷一是。不過,荊軻自己以為,為了報答太子丹知遇之恩,脅迫秦王歸還強略的諸侯土地,便學曹沫,劫持齊桓公的方式來生擒秦王,因而不似專諸刺殺王僚那樣,一劍斃命。專諸用的是魚腸劍,一把劍能掩遮在一條魚肚中,估計長短與荊軻使用的徐夫人??藏在地圖里的那把匕首差不多吧。后人也有持這種觀點的。
但有一大部分人,包括與荊軻同在一個時代的人,都以為荊軻的劍術不精良,例如與荊軻有一面之緣,而且還下過一盤棋的魯國句踐。晉詩人陶淵明在《詠荊軻》中說“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卻也以為是劍術不精,導致刺秦功敗垂成。
那么,荊軻的劍術到底怎么樣呢?
《史記.刺客列傳》上有這么幾次提到的荊軻的用劍與他的劍術。一開始就說“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荊軻愛讀什么書,不知道,荊軻習的是哪派劍術,也不知道。但我們知道,荊軻聰明,善于藏鋒隱忍,是個深謀遠慮的,機智而有慧根的人。
來看荊軻刺秦前的準備,并親自說服樊於期自殺,獻出秦國欲購之千金,封邑萬家的首級;當太子丹催他盡快行事,他說,往而不返,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這么聰明的荊軻,他讀書肯定相當的棒,同理,他習劍,劍術當然也不會差吧。當然,這得看跟誰比,例如,他的劍術肯定是不及秦王的,他在刺殺秦王過程中,持一利器卻奈何不了徒手的秦王,即是明證。至于以術說衛元君而不被委以重任,也很正常。
孔子以儒家思想游說各國,最終也沒有哪國委以重任。韓非子以法家思想游說秦國,最終卻也沒有得到善終?梢,以術說君王,不在于你有沒有本事,而在于說得君王動不動心!妒酚洝返诙翁岬角G軻劍術是在他游歷到榆次,與一個當地豪俠叫蓋聶的談論劍術,談興相左,不歡而散。但這也好像不能證明荊軻的劍術就很次。畢竟,劍術卻也有山頭地域與門派之別。
最后一次提到荊軻用劍,是在他被秦王砍折左腿,順手向秦王射出匕首,卻沒有射中,擊中了當中的銅柱,這可謂荊軻聊勝于無的最后一搏,實在是本能反應,與劍術無關了。
唯一說明荊軻劍術問題的是,就在這刺殺過程中,荊軻始終未能傷及秦王,“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秦王竟然能自引而起,袖絕!這兒說明了這么兩點,一是秦王的劍術武功在荊軻之上,荊軻的劍術還不是一流水平,二是刺殺方法也有瑕點,為什么不左手把秦王之臂,或者把秦王之腰呢?如果真是這樣,即使荊軻劍術不及秦王,秦王的項上人頭依然難保!
除了以上所述,有這么幾點,可供參考荊軻之所以刺殺失敗的原因:
一是太子丹過于疑心過于性急,荊軻還在周密準備,可太子丹卻督促荊軻倉促動身?蛇@邊還沒有計劃妥當,那邊卻不得不易水告別了。
二是準備與他的一起入秦的友人未能一起西入秦國,荊軻有大智也有大勇,當然知道自己的劍術如何,所以有理由認為,他的這個友人在刺秦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也許他才是真正的劍客!
三是太子丹給荊軻所配副手秦舞陽只有虛名,雖然十三歲就殺了人,好像很有膽,可一到咸陽宮,見了秦王,嚇得顏色大變。在荊軻刺殺秦王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這個副手在哪里,總之是一丁點忙也沒幫到,而且還幫了倒忙,讓荊軻原本的計劃不得不改變,不得不提前俺飾與實施。
四使用劍術方法問題,前文已有所述。
五當然荊軻想生擒秦王也是諸多原因之一。
二千多年前荊軻刺殺秦王未遂,大大震怒了秦王,加快了燕國的覆滅,卻并不影響,甚至因而樹立起來了,荊軻的千古第一刺客的偉大形像!“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6736.html
相關閱讀:解密:古代哪位官員曾多次主動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將馬援為何會失寵于漢光武帝?馬援必死的理由
美國退給中國多少辛丑賠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嚴重騷亂紀實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涂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