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東周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公孫鞅,不叫姬鞅)。后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于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公元前338年,公子虔等告發其欲反,鞅出逃未果,回封地聚封地守軍攻鄭,秦出兵攻鞅,殺之于黽池。秦車裂其尸,滅其家。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后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后封于商,后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后,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在位執政十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但最后還是死于自己的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后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惫屦钏篮,魏惠王對公叔痤囑托不以為然,也就沒有照做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贊許,并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后升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睆亩鲝垺爱敃r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變法日久,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毙l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秦國貴族多怨。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于鄙”、“不貪商、于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愿收留。后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于鄭國黽池,死后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于彤,滅商君之族。商鞅從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規模地推行過兩次變法。商鞅第一次變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楊寬《戰國史》185頁有這樣一段說明:“《史記秦本紀》說:秦孝公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為左庶長!瘬耍匦⒐暌选明狈ā,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衛鞅為左庶長。但是《史記商君列傳》說: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據此則下令變法,應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衛鞅任左庶長之后。兩說相較,當以后說為是!稇饑咔夭摺芬徽f:‘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俄n非子和氏篇》又說: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國以富強,八年而薨,商君車裂于秦。’王先謙《集解》認為‘八’上脫‘十’字,是對的。從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來計,正是18年!睋耍眺钡谝淮巫兎☉诠356年。
公元前340年,衛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國,魏將公子昂原是衛鞅在魏國時的朋友,衛鞅就請公子昂和談,公子昂顧及友情毫不懷疑,結果衛鞅在會談后生擒魏將公子昂,趁機大破魏軍,迫使魏國交還過去奪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說:“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鄙眺币虼舜蠊Γ芊庥谏蹋ń耜兾魃炭h東南商洛鎮)15個邑,號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絕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舉兵抵抗,結果失敗戰亡,而后被下令車裂其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3555.html
相關閱讀:過秦論-賈誼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百里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