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游蕭山,遇見兩個兵卒搶掠兩個女子,他對清兵先是好言相勸,然后奪刀殺死兩名清兵,并護送女子還回,他不得已逃匿江湖。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入旗籍,隸屬漢軍鑲紅旗。1663年(康熙二年),八旗鄉試,姚啟圣考中舉人第一名,被任職為廣東香山知縣。1668年(順治七年),新任廣東總督盧興祖揭發平南王尚可喜等廣東官員走私澳門,而且大多從香山縣境出海。清政府以“擅開海禁、私通澳夷”的罪名將姚啟圣革職并判處死刑。后來遇大赦,在廣東經商為生。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吳三桂在云南宣布獨立。次年,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之信也分別于福建和廣東叛清。鄭經派人從臺灣渡海而來,在福建招納歸部。清政府急命康親王杰書南下浙江,指揮東南平叛軍務。姚啟圣捐資募兵數百人,投效康親王,得以復任諸暨知縣。姚啟圣善于揣摩康親王的意圖,屢獻奇謀,親王非常器重他。1675年(康熙十四年),因軍功升為浙江溫處道僉事。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軍擊敗浙江、江西境內的耿精忠部隊,分幾路進入福建。姚啟圣為清軍前鋒,耿精忠見勢不妙,想要投降清朝,但又擔心清政府不會接受,所以猶豫不決。姚啟圣單騎到福州勸降,胸藏韜略,議論恢閎。耿精忠瞻其風儀,深為折服,說:“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于是決定投降。從此,福建清軍得以全力對付鄭經,姚啟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
1677年(康熙十六年),姚啟圣隨清軍先后收復被鄭經部占據的邵武、興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臨廣東潮州。據守潮、惠的鄭經大將劉進忠派陳文?謁康親王,窺探虛實。姚啟圣與陳文?有舊交,合謀招撫劉進忠。六月初六日,劉進忠率部剃發降清。下半年,吳三桂將領韓大任在江西久攻不利,突圍到汀州,準備下海投靠鄭經。姚啟圣認為韓大任是驍將,更不可以讓他成為敵方將領,又單騎到他的軍營進行勸降。1678年(康熙十七年二月),韓大任降清,姚啟圣選其精銳2000人作為親軍。
同年春,鄭經用劉國軒、吳淑、何佑等統兵反攻,連戰全勝,在海澄圍困住了清軍主力。福建總督郎廷相見勢不妙,要求康親王急調姚啟圣部來援救,表示讓位于他。六月,清廷任命姚啟圣為福建總督,籌解海澄之圍。沒過幾天,海澄食盡城陷,3萬清軍全部被殲,形勢極為嚴峻。姚啟圣連上十疏,請調各路大軍赴援,并密陳鄭經所以能在福建唐突,是因為福建人為他所用,建議應當先穩定福建民心,敵將自退?滴醯劭吹胶蠓浅8吲d,對諸閣臣道:“現在閩督得到了合適的人選,賊可平矣。”特降璽書褒揚。
同年七八月,姚啟圣遣兵間道收復平和、漳平,并調各路援軍逼近泉州。九月,劉國軒放棄泉州,集中兵力轉攻漳州。姚啟圣和耿精忠等合兵8000人出城迎戰,沖破劉國軒的營壘,俘斬4000余人,扭轉福建戰局。姚啟圣率部乘勝進攻,連克長泰、同安,劉國軒退守海澄。鑒于海澄與廈門、金門、海壇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啟圣先后派遣張雄和黃志美到廈門與鄭經議和,都沒成功。年底,姚啟圣奉命在福建再行遷界。于是,“上自福寧,下至詔安,趕逐百姓重入內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線上安營扎寨,嚴禁百姓提供物資接濟鄭軍。
1679年(康熙十八年)春,姚啟圣在漳州設立修來館,專門招撫鄭氏官兵,凡來投誠者一律發給銀牌以示獎賞。有官職的上報吏部以原職起用,有逃走再來冒領獎賞者也不追究。兩年內,共招撫明鄭官員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敵,或隨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異于郎廷相之懷疑閩人而不敢用。姚啟圣奏請復設福建水師提督,統一指揮各地水師;又與巡撫吳興祚造船300艘,用投誠的鄭氏官兵充水師員弁,很快組成2萬余人的水師隊伍。
1680年(康熙十九年二月),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艦隊攻克海壇,姚啟圣等也督師收復海澄,并乘勝渡海,收復金、廈二島。鄭經僅率千余殘兵逃回臺灣。當時,鄭經的水師主力在朱天貴率領下仍聚集于銅山,有船300艘,人員2萬多。姚啟圣急忙派人趕到銅山招撫,朱天貴率部投誠。姚啟圣以功升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姚啟圣勤于公務,事無大小皆親自處理。入閩時年54歲,發濃黑,兩眼如炬,任總督后,僅3年時間,鬢發皓白。姚啟圣除處理軍務外,也關心地方行政。當時,大批八旗兵駐扎福建,經常騷擾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惡叱咤。稍不如意,?楚橫至,日有死者”。姚啟圣蒿目傷心,在鄭經退至沿海島嶼時,就上疏要求調回八旗軍隊,及至廈門克服,請益力,終將大部旗兵調離福建。旗兵撤離時,將驅使被虜掠的2萬余名百姓同行,姚啟圣又以重金賄賂康親王,請其下令:“軍中敢有挈歸良民男婦者斬。”并出資30萬兩銀子,贖回被擄百姓,讓其回鄉。在收復沿海島嶼后,即請“開海界,復民業”,以使閩人重獲“耕漁衣食之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032.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