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廣慘遭漢武帝斬草除根 兒子被霍去病無故射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古代至少有兩大“戰神”。一個是相傳在“涿鹿大戰”中敗于黃帝的蚩尤,蚩尤雖戰敗遭誅殺,卻被歷代帝王與民間百姓奉為“兵主”、“戰神”,頂禮膜拜,連當今的韓國人也想認他為“祖宗”。另一個,我選擇李廣。李廣的“飛將軍”名號不是漢朝皇帝賜予的,而是他的對手匈奴人封的;蛟S在血性好戰的匈奴人眼里,李廣才是大漢朝真正的“戰神”。

  一代“戰神”李廣,終身歷任七郡太守,前后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親歷大小戰役七十余次,在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中,更是勇冠三軍,在昌邑城攫取叛軍大旗。那么,如此一員名將,為何終身“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曾任衛尉與郎中令,郎中令位列九卿,但至死未能封候,故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這馮唐是漢文帝時的郎官,漢武帝即位后求賢納士,大家引薦馮唐,馮唐已九十多歲,難以再為官,便任用他的兒子做了郎官!袄顝V難封”,而李廣的堂弟李蔡才干平凡,卻封為安樂侯并位居“三公”之列。李廣的許多部下以致原先的士卒,都有不少封侯得爵。這究竟是李廣時運不濟,還是李廣平凡無能,抑或便是有人刻意排擠?

  曾見到有論者言,李廣與同期的衛青、霍去病相比,顯得有勇無謀,故屢敗于匈奴,無緣軍功是招致“李廣難封”的根本緣由。此說有失偏頗。試想,一個有勇無謀的李廣,何以歷任邊境七郡太守,令匈奴人聞風喪膽,鎮守右北平常,匈奴竟數年不敢進犯。

  所謂“屢敗”,敗在兩度隨衛青出征。一次是“匈奴兵多”,是李廣部的幾倍,司馬遷沒交代,只說匈奴單于下令活捉李廣,足見敵方動用了周邊的各路人馬,這能否也給衛青等在另一側建功提供了機遇呢;另一次是李廣四千人對匈奴四萬大軍,李廣仍與敵廝殺兩天,最后活著回來了。這倒又讓人產生一個疑惑:為何只給李廣四千人馬,又總讓他干后軍或迂回包抄之類的差使?

  恕本人斗膽妄斷:“李廣難封”,并非時運與李廣才干使然,而是朝廷有意壓制。關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得含糊其辭,班固《漢書》中則基本沿用《史記?李將軍列傳》。但司馬遷那“含糊其辭”中卻隱含他不便挑明的話語:你大漢朝對李廣一家不公啊!李廣驍勇善戰,卻終身不被重用,長期處于邊緣化;【兒子李敢剛封為關內侯,就被霍去病用箭射殺,劉徹還讓人坦白說“鹿觸殺之”】;孫子李陵授命以五千步兵去牽制匈奴八萬騎兵,以便讓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建功。這似乎有點要將李廣世家“斬草除根”的架勢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095.html

相關閱讀: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