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氏集團的實力進一步壯大后,眾人擁護道:“大王您英名果斷,德高望重,應自立為王才對!笔前,當大王多威風。就在項梁將要點頭答應的時候,人群中出現了一位老者。
這老者年逾七旬,頭發花白,站出來,給項梁上了一節生動的政治課。他詳細地分析了陳勝起義失敗的原因,這里簡單地把他的話歸納為:陳王出身低微,不立楚王之后為王,剛起義就自立為王,違背了民心,所以失敗。
他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陳王起義失敗的偶然和必然因素。是啊,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原本在莊稼田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泥腿子,突然有一天坐在皇帝的龍椅上,對大家說,從今而后,我就是皇帝,大家都得對我三叩九拜。這是不是很怪異呢?信服的人又有多少呢?
也許有人會問,古往今來,很多皇帝都是農民出身的啊!但問題是形勢不同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候他剛剛起義,天下還是大秦的天下,他只不過是一個造反者。如果他把天下打下來了,再稱王稱帝,那時候就算他不同意,大家也要把他推向皇帝的寶座。一個高明的謀臣就是要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換句話說,此時項梁、項羽的處境跟陳勝差不多,雖然他們是名門之后,但如果剛剛起事就自立為王,那么他的下場將會只有一個,那就是步陳勝王的后塵。
這個糟老頭便是范增。在日后滅秦及項劉兩大集團爭霸時,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這里且先擱一擱,后面我們將看到他的更精彩的表演。
一語驚醒夢中人,項梁自然知道范增的意思,他項氏集團雖然發展快,現在已初具規模,但是畢竟剛剛成立不久,與其他地方的大型集團軍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但集團要想有所突破,在全國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走出去打天下。江湖路不是那么好走的,要想走出去,就必須有強大的后盾。如果把項氏集團依附在楚王這塊金字招牌上,豈不是事半功倍?
接下來的事是這樣,為了項氏集團美好的明天,項梁幾乎發動了所有的部下去搜尋楚王的后代。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人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找到一個牧童娃,據說他便是楚懷王的第四代孫。
當時沒有DNA驗證,他們憑什么就認為這個僅僅12歲的牧童娃是楚懷王之后,我現在都持懷疑態度。但當時項梁只需要一個并不需要講話辦事的楚王來做“品牌效應”,所以這個小牧童究竟跟楚懷王有沒有血緣關系其實并不重要。于是,這個山野牧童一步登天擁有了他“祖父”一樣的名號??懷王。
而最早加入項氏集團的陳嬰和英布分別有了自己的官銜??上柱國和當陽君。當然,這一切幕后的操作人項梁先生自封為武信君。
戰國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這些名字中凡是帶君的人,當時要么就是公子王孫,要么就是封侯封王之人,總之都不是一般的人。項梁自封為武信君,其雄心可見一斑。
就這樣,楚氏集團(楚國)算是徹底地復辟了。其集團下又分為項氏集團、陳氏集團(陳嬰)、英氏集團(英布)三大集團。陳氏集團和英氏集團表面上從項氏集團里劃分出來了,但仍受項氏集團的節制和管理。原因誰都明白,因為整個楚氏集團都是項梁一手打造出來的。
這里還需要一提的是,劉邦同志勢力弱小,還沒被分為單獨集團,暫時和項羽待在一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5106.html
相關閱讀: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