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魏延(?-234),字文長
魏延(?-234),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起初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因屢立戰功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后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蜀漢建立后升為鎮北將軍。此后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于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歷史
魏延官至:征西大將軍、南鄭侯、涼州刺史、漢中太守、前軍師
賜予:假節
相貌:面如重棗,目若朗星
性格:孤傲忠誠勇猛
相關人物:劉備、諸葛亮、楊儀、馬岱、王雙、劉表
曾效力過的勢力::劉表、韓玄、蜀漢
子:魏容、魏昌
魏延人物生平
初隨劉備作戰,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后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奇襲長安“子午谷之策”,但未采納。魏延為人孤高,多立戰功,在后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后,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毀棧道、攻擊楊儀。最后被定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后果。
簡明歷史傳記
魏延是蜀漢名將,他跟隨劉備入川后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延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但是和蜀漢重臣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后,將兵權交于楊儀,魏延因恃功心有不甘而率軍欲殺楊儀,反被楊儀派馬岱殺死。后魏延一門被夷滅三族。
演義傳記
本為劉表部將,當劉備攜百姓前來投奔劉表之子劉琮時力主迎接劉備入城,為此而與文聘敵對。劉備離去后轉而投奔韓玄。劉備派關羽攻打長沙時,韓玄認為部將黃忠通敵而欲斬之,魏延大怒,一刀殺死韓玄,獻城投降,因為此舉而被諸葛亮認為其不忠不義,同時被指出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但劉備愛惜人才,仍將魏延收留。此后劉備率軍入蜀,魏延隨軍前往,于劉璋的酒宴上奉龐統之命起身舞劍,意在乘隙殺死劉璋,但被劉璋部將阻止。攻雒城時為爭功反陷入苦戰,幸得黃忠所救。于馬超進攻葭萌關時出戰,擊敗馬岱,卻被敗中求勝的馬岱放箭射傷。于瓦口關之戰中曾奉命援助張飛。漢中之戰中無視曹操的招降而對曹操放箭,射中其人中;戰后被封為漢中太守。
劉備逝世后,魏延隨諸葛亮平定南蠻王孟獲的叛亂。于諸葛亮北伐時獻“奇襲子午谷”之策,但未被諸葛亮采納;因此在奉命進攻箕谷時無視諸葛亮的軍令,險些敗北。于諸葛亮向天祈禱延命時進帳報告敵軍入侵的消息,不慎碰倒主燈,導致諸葛亮的祈禱失敗。諸葛亮臨終前遺命楊儀統兵,魏延對此不滿,于諸葛亮病逝后率軍反攻楊儀,而楊儀則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挑釁魏延,魏延大喝一聲“誰敢殺我”后被潛伏在一旁的馬岱所殺。
魏延的歷史評價
陳壽: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并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三國志•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國演義》中“魏延腦后有反骨”這一說,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這就須從歷史本來面貌來辨其真偽。這里我只就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劇發點議論。
千古奇冤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卻寫成了腦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為當年被劉備親手提拔上來的牙門將,魏延很快就證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劉備手下
時間短,在諸葛亮手下時間長,我們由此發現,就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在隴西拉鋸般交戰之際,兩人手下同時都有一位出色的將軍,同時在體味著某種壯志不得伸的生命狀態。張?好在還有一個街亭大捷可供夸口,同樣渴望建立戰功的魏延,則幾乎從諸葛亮手上領不到一點真正的機會。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領一支萬人大軍,像當年韓信那樣,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合,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絕。于是,就在張?私下里抱怨司馬懿怕諸葛亮的同時,魏延也牢騷滿腹地認為"諸葛亮膽小",使自己奇志難酬。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曾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長安并入蜀地。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系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五千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膽怯的夏侯?見我蜀兵天降,必然倉皇而逃。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今天的公論是: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紤]到后來蜀國滅于魏國之手,乃是由于魏國大將鄧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便只能讓我們深感遺憾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8701.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