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197--264)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自幼喪父,家貧。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下荊州后,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十二歲時曾隨母去潁川,路見陳群祖父陳?碑文“文為世范,行為士則”,便自名范,字士則。后來又因宗族中另有叫鄧范者,又改名鄧艾。鄧艾雖窮,但能利用各種機會覺悟,異常勤奮又異常聰明,所讀書籍甚多,爛熟兵法。當時有一管理屯田民的老吏,與其同郡,見鄧艾為可造就之材,便有意對其培養并長期給以各種物質資助、提供書籍等。鄧艾成年后,又被推薦為都尉學士。唯因鄧艾當時說話略有口吃,未受重用,曾被派去看守稻草。平日經過高山大澤時,鄧艾總愛停下來指指劃劃,研究排陣打仗,指點軍營住所,同行人常加以嘲笑。后來,他的口吃毛病消失,被任為典農(屯田)系統的上計吏,每年按規定要到朝廷匯報考核。青龍三年(235)或稍晚一點,鄧艾在上計時,被太尉司馬懿發現。司馬懿即提拔他為太尉府的掾吏,不久又任命他為尚書郎。當時為了擴大墾地范圍,多積稻谷,朝廷便派鄧艾等到陳(今河南淮陽)、項(今河南沈丘)以東到壽春(今安徽壽縣)一帶考察。鄧艾工作極為踏實,又刻苦鉆研,考察完后即寫出一篇很著名的論文《濟河論》,主張應多開河道,既可引水灌溉,又能漕運,他又建議以二萬人在淮北屯男,以三萬人在淮南屯田,另以四萬人一邊墾田,一邊軍訓。其建議全被司馬讓他擔任南安郡(今甘肅隴西地區)太守,并令其組建一支規模較大、又較得力的軍隊。嘉平元年(249),蜀將姜維率軍攻魏,鄧艾率部參與拒守。蜀軍退后,魏軍前線總指揮、征西將軍郭淮準備從前線撤軍,率軍去攻打趁蜀軍進攻之機而叛亂的羌人部落。但鄧艾卻認為敵軍還未走遠,有可能再回來,應留軍在這里防守。郭淮便將鄧艾留在北水。三天后,蜀軍果然派廖化率一軍在北水南岸鄧艾駐軍的河對面安營扎寨,并砍伐木料準備架橋。鄧艾即對諸將說:“現在蜀軍回攻,我軍人少,按兵法知識蜀軍應強得游戲河快攻,而不必架橋。廖化在此駐營架橋皆是偽裝,目的是想拖住我們,蜀軍的主力一定是東向進攻兆城去了!闭壮窃诒彼,距鄧艾現駐地六十里。于是鄧艾親自帶領部分軍隊,當天夜里便悄悄直到兆城。次日,姜維果然親率蜀軍主力來攻兆城。因鄧艾早已做好充分準備,蜀軍多次強攻失敗。鄧艾因此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號討虜將軍。正始五年(244)前后,曹爽排擠司馬懿部下,將鄧艾調去擔任一個小郡??城陽郡太守。司馬懿重新執政(249)不久,時逢北邊匈奴的幾個部落一度統一,不久又出現內叛。鄧艾即建議應及時承認其內叛后的兩個部落首領為王,各授名叫印章,又建議重視民族雜居地區的管理,并提出一些具體措施。這些皆被司馬懿所接受。不久,司馬懿即調其任汝南郡太守。鄧艾在汝南上任后,即去尋找當年資助過他的那位老吏。老吏已死,鄧艾即任命其子為上計吏,又給其母很多財物,以示報答。鄧艾在此期間,大量吸引流民,開墾了很多荒地,成績突出。嘉平五年(253),吳將諸葛恪大舉攻魏,敗歸。鄧艾對司馬師說道,諸葛恪回去后很快便會被殺。諸葛恪回吳后果然被殺。不久,司馬師又提拔鄧艾為兗州剌史,加號振威將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8707.html
相關閱讀: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