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峽的那端,有一位名伶,她的名字叫顧正秋,現今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她的人生與戲曲合為一體,無法分出是戲內或戲外,戲曲中的忠孝節義算是對她最好的注腳。她是用心在演出,也是用心去體會人生,可以說一生都活在舞臺上。而在她的身后,至今有個難以解開的謎,只能在只言片語中尋找這個謎底……
壹 命運注定她成為藝人,拜在梅蘭芳門下
1929年10月5日,顧正秋出生在南京,剛滿周歲,其父就離開人世。為生活所迫,她5歲隨母移居上海,在外婆家機緣巧合遇見了“坤伶才子”吳繼蘭。受吳影響,顧正秋開始模仿戲曲。10歲時,顧正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校,開始了她的戲劇人生。
在上海戲劇學校,顧正秋得到很多戲劇界名流點撥,技藝大有長進。1944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顧正秋的老師帶著她去見梅蘭芳,那年她才十四歲,梅蘭芳閑時看過顧正秋的演出,夸她有副好嗓子,正式收她為徒。
15歲時顧正秋從戲劇學校畢業,開始職業演出生涯,期間跟多位名角同臺演出。出于對戲曲的癡迷,1946年春,顧正秋拉起了一個班子,組成“顧劇團”。1948年,顧正秋的姐夫從臺灣出差回來,告訴她“臺灣是個海島,跟上海、南京不同,風景漂亮,最好玩的是牛還穿草鞋呢……”正巧,臺灣永樂戲院的劉經理邀請顧正秋去臺灣演出,她一時好奇心起,決定去臺灣演出兩個月。11月30日,顧正秋從上海飛到臺灣松山機場。那年她剛滿20歲。
來到臺灣,開場的第一天照例先演開場鑼吉祥戲《天宮賜!,壓軸則是顧正秋的《起解會審》,一連三天,場場爆滿?匆娚馀d旺,永樂的經理提出續約兩個月。顧正秋
從家里來信中了解到上海復雜的形勢,遂答應。就這樣,顧劇團聲名鵲起,慕名前來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
貳 率真名伶迎接愛情
到來,卻得罪“某要人”
在這些觀眾里,有兩個人特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個是前杭州市長、時任“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臺灣辦事處”主任任顯群;另一個是“太子”,時任臺灣情治單位“革命行動委員會”(對外稱: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蔣經國。這個不起眼的機構統轄臺灣所有情報、保安、警務等部門。
任顯群常來觀戲,只要顧正秋演《玉堂春》、《鎖麟囊》,他必定是最忠實的觀眾。一來二去,顧正秋覺得他親切、幽默,在一起很愉快。率真的她感受到愛情的春天來到,她就像戲中的人物一樣進入角色。
當時,蔣經國也對顧正秋青睞有加,經常去戲院捧場,但因其身份特殊,無人敢大肆宣揚這事。直至2007年5月14日,《中國時報》大臺北萬象版報道《金山農場,名伶與廳長相愛處》,記者何醒邦提及蔣經國,“在演出期間,常來看戲的臺灣省財政廳長任顯群與蔣經國,同時被顧正秋吸引,衍生出一段權貴子弟、年輕廳長與京劇名伶的三角戀愛。最后顧正秋選擇任顯群,并急流勇退,嫁給任顯群,轟動當時的政壇與藝壇!
顧正秋舞臺照
任顯群與顧正秋結婚的消息,很快被他幾個兄弟得知。在一次私下聚餐時,富商楊管北、陳儀的弟弟陳公亮勸任顯群三思而后行,任顯群故作瀟灑地說“這是感情的事”,楊管北厲聲說:這樣會影響你的家庭與你的政治前途。這句話說出來,實際含義很深,所謂的政治前途,是因為會得罪“某要人”。陷入愛情的任和顧毫不所動。
這個“某要人”到底是誰?為何他會影響任顯群的政治前途?大家心知肚明卻無法出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3288.html
相關閱讀: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