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基于什么歷史基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人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我國儒學發展史上,有一個上繼孔子、下開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現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人就是董仲舒,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都對這個人物做了記載。司馬遷和董仲舒是同時代的人,他還曾經問學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怎樣被漢武帝發現的?為什么漢武帝尊崇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董仲舒是廣川人,就是現在河北省的棗強縣人,這個人在景帝朝已經是做了博士了。當然中國古代這個博士跟我們現在這個博士不一樣,他那個時候的博士就是指他的博學,實際上就是皇帝的一個顧問了,所以這個人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學者。而且董仲舒讀書非?炭啵瑩妒酚洝犯稘h書》的記載,董仲舒曾經讀書三年目不窺園,有三年時間他沒有到過自己的后花園去,所以后來人們就出來了一個典故叫“目不窺園”。目不窺園就是指董仲舒,人們后來用目不窺園形容一個人讀書非常專心、非常專注,稱這個人叫目不窺園。漢武帝在繼位以后,在建元元年的十月,他就下詔讓天下的諸侯,讓一些高官推舉賢良方正,這個賢良方正的全名叫賢良方正直言敢諫,賢良方正是講品質,直言敢諫是說他敢于說話。所以在這一次舉賢良方正中間,漢武帝發現了董仲舒。董仲舒考了個第一名,就是舉首,這樣,他既然是第一名,是舉首,漢武帝就連續向他問了三次,董仲舒就回答了三次;实鄣膯栐捊胁邌枺卮鸬奈恼陆胁呶,皇帝提問賢良方正回答這個過程叫對策。這就叫對策,董仲舒回答了三次,這才流傳下今天的“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中間董仲舒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得到了漢武帝極其的喜愛。那么漢武帝為什么喜愛董仲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牽扯到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間到底說了些什么問題,引發了漢武帝的重視。

  建元元年,16歲的漢武帝剛剛繼位,他還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就多次征集賢良以問治國之道。董仲舒就在這種情況下被漢武帝發現,并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是講天和人的關系的,那么董仲舒到底在“天人三策”中說了什么?從而引發了漢武帝的興趣呢?

  第一點受到漢武帝重視的,就是董仲舒提出來了“新王改制”。什么叫新王?就是一個王朝建立以后,一個新登基的皇帝,這個叫新王;改制,改是改變,制就是一整套的制度儀式。董仲舒認為,一個新的國君登基以后,一定要改變一整套的制度。他具體提出來的這個新王改制的內容是兩點:一個叫“改正朔”,二個叫“易服色”,董仲舒的原話就是“改正朔,易服色,以順天命而已”。這個話說起來就是要改正朔,要易服色來順應天命。當然這句話很不好懂,我們做一點解釋:改就是改變、更改;正就是正月,正月是一年之首;朔是初一,是一月之首。所以改正朔按照我們現在說一個最通俗的話,就是改變歷法,一個王朝建立以后把這個歷法要改一下,這就叫改正朔。什么叫易服色呢?易也是改變,服色就是指那個服裝。他說一個新王朝建立以后,要改變你這個王朝的服裝(顏色),還有你祭祀的時候用的那個牲口、車馬,這些顏色要改變。中國古代歷來是一個王朝它都崇尚一種顏色,一個新王朝建立以后要把前一個王朝的顏色給改它一下,換成自己的這個王朝的顏色,這個就叫易服色。那么為什么董仲舒這么強調要改變歷法和服色呢?因為董仲舒有一個看法,他這個看法漢武帝是非常感興趣的,那么漢武帝對于他這個改正朔、易服色這么一套儀式為什么感興趣呢?因為董仲舒這個改變儀式中間包含了一個對漢王朝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一個新王朝建立以后,那么你這個新王朝合法不合法?有沒有什么合法性?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比如劉邦,他本來是一介草民,劉邦是在中國古代皇帝中間,他是從一個布衣百姓奪得皇帝之位用的時間最短的人,他就是三年反秦,四年滅項,劉邦就用了七年從一個布衣百姓搖身一變成了大漢天子。那么你從一個普通老百姓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皇帝,成為一代王朝的開國之君,你是不是合法的?所以一個新王朝建立以后,它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新王朝,這個新國君它合法不合法?它的合法性在哪兒?這個問題開國皇帝想不到,開國皇帝第一是他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達不到;再一個開國皇帝顧不上,開國皇帝只顧得奪人家的權,奪過來自己當。一是想不到,二他也顧不上,但是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你這個新王朝建立有沒有合法性?人家憑什么要承認你?這是一個問題。再一個問題,你劉邦是一個草民,你就折騰了七八年,七搞八搞你搞了一個皇帝,那么你能這樣搞個皇帝,我們能不能也這樣搞?就是說你當了天子、當了皇帝建立大漢王朝,我們也能不能搞上幾年把你干下去,我們再來當皇帝?這個問題就更重要了。所以一個新王朝建立以后,它存在的兩個問題:一,合法不合法?第二,大家是不是都可以仿照你這個做法來做?如果大家都可以仿照你這個做法來做,那么你去奪秦朝的天下,我們去奪你劉姓的江山,這個天下就大亂了。

  所以董仲舒在他的新王改制說中間,他提出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叫你改正朔、易服色,他實際上暗含了一個什么意思呢?董仲舒的意思,一個人之所以最后能夠當皇帝是君權神授,是天命所在,是老天讓你當的,所以天下的老百姓就得承認你是合法的。反過來說,其他的人不能再這樣做了,再這樣做老天不支持你。所以董仲舒提出來這個新王改制實際上是在強調君權神授,皇帝的權力是老天給的,是天意,所以他做天子大家得服從,別的人不具備這個天意就不能再折騰,你再折騰的話你就是成了造反,你就不可能當皇帝。所以董仲舒這個新王改制說法一提出來,你想想漢武帝能不高興嗎?漢武帝沒有這個理論水準,他不能夠論證西漢王朝的合法性,但是董仲舒從理論上闡明了西漢王朝的建立是合法的,劉邦當皇帝是天意,是天命,是神授的權利,這個當然對漢武帝來說是極為感興趣的。但是漢武帝沒有看到董仲舒這個說法中間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董仲舒這個君權神授的命題中間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是承認君權,第二是限制君權,它還有限制君權的一面。也就是說,你當了皇帝是上天給你的,但是反過來,如果你做了皇帝以后,你像秦始皇一樣胡作非為,那么上天就會警告你,如果你再不改上天就不再支持你了。所以董仲舒后來他就用比如說出現的一些地震啊,日食啊,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他就用這些現象來告誡皇帝,這是上天對皇帝的一種警告,一旦出現這些現象你要反省自己。當然這個時候,董仲舒提天人三策的時候還沒有把這一點發揮出來,所以他這一點,為漢王朝尋找合法性這一點深得漢武帝的信任,這是董仲舒得到漢武帝信任的第一點。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第一問題,就解決了西漢王朝的合法性問題,這對于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這都是首要的問題,漢武帝自然對董仲舒欣賞有加。但是剛剛君臨天下的漢武帝面對的還不僅僅是這些問題,一心想有所作為的漢武帝還在思考什么?董仲舒的哪些想法對漢武帝來說又正中下懷呢?

  建元元年,漢武帝剛剛繼位,一心想有所作為,就多次征集賢良以求治國之道。在這一過程中,董仲舒走進了漢武帝的視線,他的新王改制解決了西漢王朝的合法性問題,很得漢武帝的賞識。但是剛剛君臨天下的漢武帝面臨的還不僅僅是這些問題,他還在思考什么呢?董仲舒的哪些想法對漢武帝來說會正中下懷呢?

  董仲舒的這個博士是春秋學的博士,《春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的史書,董仲舒這個春秋學屬于公羊派的春秋,因為春秋有三派。公羊派春秋特別重視的就是大一統,這個一統我們也可以叫做統一,所謂的大一統就是把天下的統一看得非常大,看得非常重要,這就叫大一統。所以董仲舒這個公羊派春秋中間特別強調天下的統一是最最重要的,而這一點的話呢又是非常迎合漢武帝的心理的。漢武帝是剛剛經過景帝朝的七國之亂以后接下來這個江山的,他接下來這個江山以后,仍然存在一個諸侯王割據的問題。漢武帝一生致力的就是要搞中央集權,而董仲舒恰恰給他提供了一個大一統的理論,所以漢武帝就可以在大一統的理論之下公開地搞他那一套中央集權。所以董仲舒他的天人三策受到漢武帝信任的第二點,就是他給漢武帝的中央集權提供了一個理論的依據。第三點,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就是建立太學,太學就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建立太學而且還要提出來,要把這個推舉賢良作為一種制度,每兩年要推選一次,推選天下的賢士,他把它制度化。興太學、舉賢良,這是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來的第三個重要觀點。太學它的建立就是從武帝朝開始的,太學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學府,到隋代又成立了國子監,國子監既是最高學府,又是管理這個最高學府的。一個太學,一個國子監,從武帝朝開始以后,一直延續到清朝廢除科舉制為止,所以這個太學給中國封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再一個是推舉賢良,這個推舉賢良成為一個制度以后,它成了漢代人才選拔,漢代的人才選拔是察舉征辟,成了人才選拔的一個制度。因為大家知道,中國的人才選拔是經過了五個制度的輪換,最早的人才選拔是選賢舉能,這是上古時期。后來發展就是世卿世祿,就是你們家做官的人世世代代要做。到了漢代就改變這個做法了,要察舉征辟,就是從天下的臣民中間來選拔賢才。到了魏晉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就把人分為上、中、下三品,再來選拔人才。到了隋朝實行科舉制,這個中國人才的選拔經過了五種制度,最終定型于隋代的科舉制,科舉制一實行就是一千三百年,一直到清代晚清廢除科舉。所以作為人才選拔來說,董仲舒是為漢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漢武帝是一個很想有作為的君主,他當了皇帝以后,他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怎么樣去網絡人才,而董仲舒給他提出來了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的具體的做法,這也是董仲舒深得漢武帝信任和喜愛的一個方面,這是第三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7091.html

相關閱讀:永樂大帝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領是誰教的
明英宗朱祁鎮:成蒙古人的俘虜卻感動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傳奇一生:他怎樣從炮兵之王做到總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竟然是她!陳碩真簡介
漢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