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祝枝山: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枝山出生于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但直到55歲才謀得一官半職,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于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后他就借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泡茶猜謎
祝枝山有一個女傭,名喚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和在招待客人的當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個猜謎對詩的能手,時常和主人以謎語對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歡。一天,唐伯虎來訪,祝枝山說聲:“梅香,來,泡茶!”梅香即應聲道:“曉得,泡去哉!”少頃,梅香就端上兩杯茶來,卻都放在祝枝山面前,聽主人發落。唐伯虎有點不解,心想,這又是要用謎來難我了。果然,祝枝山笑著說:“剛才我與梅香的對話,是一則謎語,要求打七言詩一句,打得中方能飲茶!
唐伯虎笑著邊想邊自語:“梅香,定與春有關,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記起宋代張?的《立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間草木知”,對了,他喊“梅香,來”,正是“春到”二字,“茶”就是“人間草木”,梅香答:“曉得”,正是“知”字。于是他大聲把這句詩念了出來。
祝枝山笑說:“對了,猜得好,猜得捷,請用茶!
唐伯虎接過茶來,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說:“這個謎很精彩,可謂字字相扣?山枘愫暗氖恰莶琛,這個‘泡’字是多余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說:“君不聞梅香又說了聲‘泡去哉’嗎?”
客人笑得幾乎把剛飲進口的茶都噴出來,大呼:“妙!妙!”
巧破明珠案
祝枝山家中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光彩奪目,凡是有幸看到過這顆珠子的人,都贊賞不已。一日黃昏,總管急匆匆地跑來稟告祝枝山:“那顆夜明珠不見了!”他連忙隨總管在家里從里到外仔細地搜尋了幾遍,不僅夜明珠沒有找到,甚至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發現。他想:是什么人這樣狡猾,不露痕跡地就把珠子偷走了呢?他認定是出了家賊,于是想出一個破案妙計。他命人把全體仆人叫到祠堂,祠堂里面黑黝黝的,隱約可見供桌前的凳子上有一個缽子。他說:“大家只知道我家有一顆夜明珠,卻不知道還有一個護寶的法器——察心缽。這缽,沒有做過虧心事的人摸了它,會覺得心涼指潤;做賊的人摸了它,會立即被它粘住,并且大叫起來!
他叫大家依次走去摸缽,直到最后一個人摸過了,也沒人發出聲音來。他吩咐人把燈點亮之后,略一巡視,突然用手指著一個人,厲聲道:“他就是賊!”于是命人把那人抓了起來。
經審問,果然是那人偷了夜明珠。祝枝山是怎樣發現的呢?原來,他早在缽子上抹了一層厚厚的黑油,凡是摸過缽子的人,兩手黑黑的,偷珠子的人因為心虛不敢摸缽,兩手自然是白的,所以點亮燈后,賊很快就被發現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473.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朱德的故事五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