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彝族習俗 彝族撮泰吉是什么樣的演出有何意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自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現在,中華文化已經有五年多年歷史了。這么多年歷史風雨的洗刷,有些文化融合了,有些傳承了下來,彝族的撮泰吉就是歷史的見證。

彝族“變人戲”,彝語稱為“撮泰吉”,是彝族重要的信仰民俗。它深藏于貴州莽莽烏蒙山深處一個叫裸戛的村寨。每當春節期間正月初三至十五,裸戛村一帶的彝族同胞就會演出“撮泰吉”,舉行“掃火星”的驅邪納吉活動,祈求火災、瘟疫遠離人們,讓平安幸福永遠伴隨彝家。演出的內容有祭祀祖先、民族遷徙、拓荒耕種、買賣牲畜、交媾繁殖后代等,最后才逐戶為全寨掃除火星。這與古代中原地區流行驅鬼逐疫的大儺有大致相同的內涵。

“撮泰吉”的角色是老祖宗的化身,人們稱為“神鬼”,主要已未完成進化成人類的猿猴特征來進行裝扮,充滿神秘感;面具為突額大鼻,身穿黑衣,纏繞白布帶,表示初民為裸體,頭飾包纏成尖頂狀,行走為羅圈腿步態,言語為抽氣發音含混不清。演出的全過程相互只能以角色名稱稱呼,如叫真名,怕被勾走靈魂。過去演出都在夜間舉行,場地在村后的平地上,以燈籠及火把照明,面具存放在村邊的山洞中。

“撮泰吉”的演出旨在驅邪崇、迎吉祥、祈豐收,正月十五的“掃火星”將整個“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惹戛阿布和“撮泰”老人在寨邊岔路口埋下三個雞蛋,并在上面燃起大火,所有的災難、病禍在這熊熊火焰中被燒掉。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視其好壞以派段當年的收成和禍福。

“撮泰吉”是一種古老的戲,其面具浸透了一種原始的積淀;前額突起,鼻子直長,以明顯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記。沒有眼珠和牙齒,只在相應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沒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歲月,人與神、生與死都變得模糊。單純、稚拙、懣憨、怪誕是“撮泰吉”面具的整體風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483.html

相關閱讀:朱德的故事五則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