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畫家。江寧(今南京)人。一作鐘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啟年間,后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后主歸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沈括說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說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但可知其卒于宋滅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常漫步游覽于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后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記》中自謂“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功”。當時徐鉉記徐熙畫是“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圖畫見聞志》)。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夢溪筆談》)。宋代《德隅齋畫品》中著錄徐熙《鶴竹圖》,謂其畫竹“根干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云之氣”。米芾又謂他畫花果有時用澄心堂紙,用絹則“其紋稍粗如布”。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與妙在賦彩、細筆輕色的“黃家富貴”不同,?指黃筌與黃居父子?而形成另一種獨特風格,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然而《圖畫見聞志》中記徐熙為南唐宮廷所繪的“鋪殿花”、“裝堂花”,于“雙縑幅素上畫叢艷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態”。這種富有裝飾性的繪畫,也構成了徐熙繪畫的另一風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8425.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