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韋小寶是個很會裝模作樣家伙,適應能力特別強,像條變色龍,欺上瞞下的事做起來真是得心應手,他從來都不是“俠”,而是一個身兼普通人各種缺點的小人物,虛偽低俗好賭等等,整一個流氓無賴。
這樣一個流氓無賴,為何能夠妻妾成群?換句話說,她們為何要嫁給一個人品不好的男人呢?
金庸給韋小寶娶了七房太太,盡管這七個人個個國色天香,但真正讓韋小寶一見鐘情,非娶不可的,只有阿珂一個人。所以,這里以韋小寶成功娶到阿珂為例來探討韋小寶的戀愛術。
在初見阿珂時,金庸這樣描寫韋小寶的反應:
韋小寶一見這少女,不由得心中突得一跳,胸口宛如被一個無形的鐵錘重重的擊了一下,霎時之間唇干舌燥,目瞪口呆,心道:“我死了,我死了,哪里來的這樣的美女?這樣的美女倘若嫁給了我做老婆,小皇帝跟我換位我也不干。韋小寶死皮賴臉,上天下地,槍林劍雨,刀山油鍋,不管怎樣,非娶了這姑娘做老婆不可!
兩位少女見四僧叫這小和尚為“師叔祖”,執禮甚恭,甚是奇怪,片刻之間,便見她雙目發呆,牢牢盯住綠衣女郎?v然是尋常男子,如此無禮也是十分不該,何況他是出家人?那綠衣女郎臉一紅,轉過頭去,那藍衣女郎已是滿臉怒色。
一遇到阿珂,韋小寶立即雙目發呆,唇干舌燥,心中只念叨著我死了我死了,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個和尚,還是輩分很高的師叔祖。這是一種赤裸裸的一見鐘情,絲毫沒有什么做作,韋小寶在妓院里出生,在皇宮里長大,什么仁義禮教、三從四德聽也沒聽說過,這兩個地方都是只講價錢不講道德的場所,他所學來的本領就是死纏爛打,巧取豪奪,那些欺騙讀書人和平民百姓的圣賢道理真是狗屁不如,哪像死皮賴臉來的痛快,所以他暗中下決心,排除萬難,“老子一輩子跟你泡上了,耗上了,陰魂不散,死纏到底,就算你嫁十八嫁,第十九嫁還得嫁給老子!
新疆人戀愛方式中有一種“三狗精神”,叫做“獵狗,瘋狗,賴皮狗”,物色對象像獵狗,求愛時像瘋狗,耗上了像賴皮狗,說只要能認真按照三狗精神去對付一個女孩,任她什么厲害角色都能手到擒來。這與我們幾千年的禮制教化很不一樣。漢人禮教講究“發乎情,止乎禮義”,嚴加反對“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的得妻方法。秦漢以后,尤其是到了宋元明清,男女的實際交往被嚴重隔絕,因此,我們只看到禮儀對人的束縛,而不可能再看到“野有蔓草,零露薄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顧兮”這樣的美妙情景了。難怪韋小寶一有真情流露,兩位女郎的第一反應是“如此無禮,也是十分不該”,而韋小寶恰恰是“不學無術”,哪里又知道什么叫“禮”,什么叫“儀”,這些東西,妓院和皇宮里根本學不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5058.html
相關閱讀: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
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