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來,秦帝國一直背負著“暴虐苛政”的惡名,無論正史還是演義,統稱其為“虎狼之國”,秦的歷史因此顯得猙獰可怖。然而,正是秦帝國開創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原生文明,最集中地體現了戰國時代的強勢生存精神。
大秦帝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它崇尚法制,徹底變革,歷160余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的努力追求,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但它又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在這種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
孫皓暉先生積數十年之功創作的《大秦帝國》截取了近200年秦帝國由生至滅的完整過程,第一部《黑色裂變》以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為中心事件,描繪了秦國由弱變強,開始崛起的歷史;第二部《國命縱橫》描寫了在六國合縱抗秦的形勢下,秦國以張儀為相,連橫破縱,在反擊中謀求更大的發展;第三部《金戈鐵馬》描寫秦國以范雎為相,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以白起為將,取得“長平之戰”的重大勝利。六國開始衰落,秦國確立霸主地位;第四部《陽謀春秋》中呂不韋化解了秦王室后繼乏人的政治危機,并輔助初繼位的嬴政鞏固其統治地位,秦國國力空前強大;第五部《鐵血文明》是《大秦帝國》的高潮,嬴政通過鐵腕政治,以戰爭為主要形式,逐一吞并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第六部《帝國烽煙》是《大秦帝國》的絕唱,描繪了秦始皇死后三年帝國覆滅的大悲劇。
歷史的空白留給了作者孫皓暉馳騁文思的廣闊天地,融入激情,融入想象,融入才學,于是兩千多年前的山川河流、刀光劍影、英雄豪杰、奸佞小人活脫脫地飛動起來。如果說借助想象激活史料,為歷史注入生氣大大豐富了《大秦帝國》的歷史感,那么對中國文化的深入追思和叩問則使《大秦帝國》的反思性、當代性更為增強。
歷史
歷史作為過去時代的“文本”,當代人應當從中不斷解讀到新的內涵,真正的歷史小說作家,借助文本表現的正是自己對過往歷史的鮮活理解。孫皓暉正是力圖通過他的文字再現那個最值得中國驕傲的、充滿英雄主義與進取精神的時代。
《大秦帝國》
孫皓暉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本站每日更新新聞15-30條,敬請點擊首頁“國學新聞”下方的“更多新聞檢索”閱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5996.html
相關閱讀: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過秦論-賈誼
百里奚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