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刑 古代刑罰千奇百怪,例如駭人聽聞的滿清十大酷刑,而“以法治國”的秦朝刑罰有多嚴酷就更不用說了,陳勝吳廣也是因此開啟的大澤鄉起義。古代太監用的就是宮刑,這種我們現在看來非人道的刑罰在秦朝相當流行。 王氣東南,是芒碭山,斬白蛇處。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國掃平六合,混一域內,虎視何雄哉!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是為中國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他就是當年誕生在邯鄲的那個男孩。這是個集英雄與暴君于一身的人物。他雄心勃勃地建立大一統的制度,想從根本上消除天下的分歧,使天下從此不再有戰亂,從而使大秦王朝萬世一統,自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設郡縣、擊匈奴、開百越、筑長城、修馳道、焚書坑儒統一思想…… 他的某些措施影響之深遠,甚至穿越了兩千年的歲月,直到今天仍然在對我們產生影響。他留給我們的,并不僅僅只是兵馬俑和驪山上那座宏偉的山陵。然而,大秦王朝的歷史走到這里,也就即將戛然而止了。 秦始皇規模宏遠,其大多數事業,確實是有利于千秋萬代——但他忘記了一點,民力并不是無窮盡的。他的宏偉抱負,對剛剛經歷完戰國紛爭,亟待休息戰爭創傷的老百姓來說,其要求卻正好背道而馳。良好的動機,未必一定帶來良好的結果。 自公元前七七零年進入春秋時期,到公元前二二一年戰國時代結束,足足五個半世紀,戰爭都連綿不斷,七雄五霸,紛繁擾攘,尊王攘夷,連橫合縱……中國歷史正是在這樣的刀光劍影中完成了由奴隸時代向封建時代的過渡。整個社會都已厭倦了戰爭和無休止的征發、勞役,但秦王朝的統一,并沒有減少,反而是愈發增加了社會的負擔——當遠大的理想和現實條件背離時,悲劇就將出現。 從制度上講,秦王朝原本在自己的國土上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制度,在舊六國的疆域上則是全新的東西,老百姓對此相當陌生。此外,秦國的法律嚴厲,秦人雖然能夠適應,舊六國的老百姓卻不能在短時間之內接受。暴力雖然能夠強行推廣制度,但同樣也使人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抵觸情緒。法家思想的基礎,是完美的制度,而制度的保障,則依靠暴力。法家思想最大的缺陷在于,她解決不了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手中不具有足夠的暴力時,你該如何保障制度使之仍被遵守? 這個問題,后來是由儒家通過進行正統思想的灌輸來解決的。但這一改良,卻正是基于在秦王朝失敗的經驗上總結出的教訓。 秦始皇收六國之兵器,鑄為十二金人,從此以為關河永固,可以子孫萬代垂拱而治,不再以天下擾攘為憂。秦始皇又是個相當奢侈,講究享樂的人,他在位期間,曾多次大規模地征發徭役。 早在兼并戰爭期間,秦軍每破諸侯都城,便將其宮室寫放于咸陽北陂上,南臨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同時遷天下豪富十二萬戶,聚于咸陽。 前二二零年,秦始皇巡游隴西、北地諸郡,作信宮渭南。自極廟道通驪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陽屬之,并治馳道! ∏岸痪拍辏瑬|巡鄒嶧山、泰山、瑯邪山,作瑯邪臺,刻石紀功,其石碑至今猶在。遣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 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千余人入水求之。 過衡山、湘山,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樹,赭其山,徙黔首三萬戶瑯邪臺下。 前二一五年,至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壞城郭,決通堤防。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北巡,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匈奴,略取黃河以南地。 前二一四年,略取陸梁地,置桂林、象郡、南海,謫徙民五十萬戍五嶺。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筑亭障以備匈奴,以從匈奴手中奪取的黃河以南地為四十四縣,筑長城,暴師于外十余年。 前二一三年,治獄吏不直者,使筑長城及戍南越地。 前二一二年,修咸陽至九原、云陽的直道一千八百里,數年未能完工。城阿房宮、驪山陵墓,用刑徒七十萬。所筑離宮關中三百,關外四百余,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云陽。 前二一一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 前二一零年,始皇帝出巡云夢、錢塘、會稽,復北上瑯邪,芝罘,駕崩在沙丘。 秦二世繼位后,更大規模地修筑驪山陵墓和阿房宮,也沒有給老百姓絲毫喘息之機。 當關東農民起義軍向關中進軍時,秦朝的臣子們,自己也對沉重的徭役提出了反對,秦丞相馮去疾、李斯、馮劫等人對二世說:“關東群盜并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請省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關東群盜蜂起,秦軍也不是殺得少了,可仍然鎮壓不下去,主要還是因為國家征發徭役太重,民不聊生。要止住盜賊,只能通過減省徭役的方法! ∏爻姆梢幎,年紀在十六到六十之間的成年男子,都需要服兵役,具體做法為:擔任衛士服役一年,作為京城宮殿、官府的守衛;作為一般戰士在本郡服役一年,視個人條件和當時的需求,分任材官、騎士、樓船等兵種。但實際上,由于秦王朝大規模的對外軍事行動,服兵役的年齡和期限都打破了法令的規定。 除了軍事活動,為支持軍事活動所進行的后勤補給品的運輸和調配,也是相當擾民的一樁事兒。當時的運輸條件相當差,從東南沿海運送糧食到北方前線,常常是起運三十鐘,只有一石能夠運達,途中的損耗和運送者自己必須食用的糧食,就占到大多數了。 為了經常保持全國性的動員,秦王朝動用了嚴厲的法律。 當時流行的懲罰是割人的鼻子,因為遭受刑法的人太多,以至于大家突然看見個有鼻子的人,反倒覺得人家長得丑。還有一種刑法是宮刑,《三輔故事》稱:“秦始皇時,隱宮之徒至七十二萬,所割男子之勢,高積成山。” 至于其他一般性的刑罰,更是多不勝數。沉重的徭役加上嚴酷的刑律,造成了“群盜滿山,卒以亡亂”的秦末亂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5998.html
相關閱讀: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百里奚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過秦論-賈誼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