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前325—前307),一作武烈王、悼武王。戰國時秦國國君。秦惠文王之子。姓嬴,名蕩。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后即位,時年19歲。
秦武王即位后,于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丞相由國君隨意任免,多由布衣擢升,且員額較少,政權集于一二人之手,這種制度的創立,有利于政治上從貴族世襲制向中央集權制的推移,對后世的政治制度產生了較大影響。
秦武王三年(前308)秋,武王使右丞相甘茂和庶長封進攻韓國的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宜陽是韓國西部與秦接壤的最大城池,也是韓國對付秦國的最后一道防線。第二年,秦國攻占了宜陽,斬首六萬。宜陽失守,不僅使韓國受到重挫,山東各國也都直接感到了秦國的威脅。但就在武王躊躇滿志,借與韓國言和之便,親至雒陽,欲“窺周室”時,卻因為和力士孟賁比賽舉鼎,用力過猛,折斷了腿骨,于是年八月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白馬寺之東)去世。武王在進攻宜陽前,曾對甘茂說:“我想乘坐具有威儀的游車在雒陽地區通行,察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去也不遺憾了!北緛硎呛姥詨颜Z,沒想到語竟成真。
秦武王只在位4年,去世后也埋在咸陽北原,叫做永陵。近世所謂的周武王陵,當是秦武王陵的訛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8355.html
相關閱讀:過秦論-賈誼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東渡究竟去了何方?
千古不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為何都不戴頭盔?
秦朝使用什么文字?
百里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