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凝重,綠樹低垂。
一枚枚導彈靜臥在崇山峻嶺之中,蓄勢待發,等待著一位共和國將軍的口令。
2004年7月2日,在彌留之際仍發出“出發”口令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少將,生命之樹永遠定格在了第59圈年輪。
41年的軍旅生涯,從東南到西北,他把心血與足跡灑在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士兵到將軍,從一名農家子弟到黨的高級領導干部,他把生命與忠誠奉獻給了黨和人民。
當共和國戰略導彈部隊日益壯大,當沐浴在幸福陽光下的人們仰望和平天空的時候,將永遠銘記這位為我軍現代化事業建立突出功績的高級軍事指揮員。
使命重如泰山
入夜,東海某海域。
一枚新型導彈呼嘯著劃破夜空,迅疾的彈影掠過遙遠的距離,準確命中海上的目標。
1995年夏,我新型導彈部隊以這種方式首次公開亮相。國際軍事界立刻為之震動:“這意味著一個令人生畏的重大突破。”
那年,時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參謀長的楊業功,奉命組建我軍第一支具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新型導彈旅。受領任務時,他莊重地立下“軍令狀”:“這是黨和人民對我的極大信賴。我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黨性發誓:堅決完成任務,決不給黨和軍隊丟臉!”從此,楊業功幾乎把身家性命全都交給了創業重任。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一代代官兵艱苦創業,這支我軍最年輕的現代化兵種,已發展成為現代化作戰的拳頭部隊,不僅是我國軍事實力的象征,而且成為中國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柱。
這支新型導彈部隊的誕生,使第二炮兵部隊如虎添翼。
創業維艱,不辱使命。楊業功率領部隊在一張白紙上開始描繪新型導彈部隊的構想,以一種現代戰爭的軍事理念,打造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精銳之師。
那段時間,楊業功上陣地、下部隊,幾乎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他的“全日制”工作讓一些年輕的同志都感到吃不消。他對所有工作都要求準確無誤,唯獨自己的吃飯、休息和回家時間,從未準時過。他有一句講了不知多少遍的口頭禪:“少說空話,多想辦法,多干實事,多出成績!”
基地參謀長高津回憶說,那一年的冬天,部隊開赴西北某地開展一系列低溫條件下的試驗性訓練。在零下近30攝氏度的戈壁沙漠上,楊業功帶著嚴重的感冒連續15天跟班作業。有兩次試驗歸來,一進宿舍就癱倒在地。但他嚴令身邊的同志,絕不許“泄密”。
最終,楊業功和戰友們以一次干脆利落的實彈打靶,把上級“當年組建、當年形成戰斗力、當年圓滿完成實彈發射任務”的命令,變成了現實。從此,我軍又多了一塊“保衛祖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盾牌”。
1999年6月,楊業功走上了基地司令員崗位。又一個艱巨的使命落在了楊業功的身上。他滿懷激情:“不論走到哪里,我都是一個兵,一個像導彈一樣為神圣使命勇往直前的兵。”
“司令員經常加班到凌晨才回家,好幾次我靠在沙發上睡著了,都是首長把我叫醒的。”公務員郭化雄眼含淚光地回憶。
“我們有幸承擔重任,絕不能讓黨和人民失望。要完成艱巨的任務,只能靠艱苦奮斗。”旅長周亞寧對楊業功這句飽含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話記憶頗深。
“他的時間不是以小時來計算,而是以分鐘來計算。”機關的同志算了一筆賬:以楊業功的工作效率和時間合計,他每年所完成的工作量幾乎達到正常情況下的兩倍!
瞄準世界一流
和平,對于中國軍人是一個神圣的字眼。
作為共和國高級軍事指揮員,楊業功思考的是,把自己的部隊鍛造成保衛祖國安全、?衛祖國和平的堅強盾牌。
楊業功告誡部隊:“只有從全局高度確立打贏標準,瞄準世界一流抓戰斗力建設,才能成為黨和人民可信賴的鐵拳頭。”
為干一流,他帶頭學成了“導彈通”。
楊業功沒上過大學,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但他幾十年好學不輟,終于使自己成為遠近聞名的專家型人才。搞訓練,重要的操作崗位他都能親自教學和示范作業;抓教學,對新型導彈的關鍵技術他能“一口清”。
走進他的家中,看不到什么像樣的家具,卻有滿滿幾柜子書。那些有關導彈技術、現代戰爭、指揮藝術、戰爭籌劃方面的書籍上,寫著大量的閱讀注記。幾十個筆記本,記載著百萬字的心得。他撰寫的《談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長久的實戰能力》、《局部戰爭與導彈部隊》,引起軍隊高級機關的重視。
為干一流,他盯著前沿錘煉部隊。
每當國際上爆發軍事沖突,楊業功都要立刻提醒官兵們密切關注,組織大家研討戰爭中導彈運用的事例,吸收借鑒先進戰法,尋找應對措施。楊業功還把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導彈部隊的相關情況整理出來,列出幾百項“先進指標”,讓大家經常琢磨、謀求超越之道。
官兵們說,雖然部隊沒有參加過實戰,但每天都生活在實戰氛圍中。
按照“世界一流”的標準,楊業功引導官兵確立起“三個服從”(服從武器裝備最高性能、服從應急作戰最高要求、服從長期備戰最嚴標準)、“四個有利于”(有利于快反作戰、有利于不間斷指揮、有利于戰場生存、有利于首戰制勝)的觀念,使戰場12個要素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為干一流,他敢冒風險大膽地闖。
2000年,基地某旅確立了全系統、全要素、全員額、全程序、全裝備訓練的目標。這在二炮部隊還是頭一次。不少人憂心忡忡。因為訓練動用裝備越多,風險就越大。
壓力面前,楊業功第一個表態:“我支持。出了問題我負責!”
由于缺乏經驗,第一次按“五全”標準訓練就出了意外:夜間緊急出動中,一輛裝備車因路基過軟發生側傾,差點釀成事故。上下嘩然。
楊業功沒有責備部隊。他親自組織深入調查,帶領官兵對所有訓練細節進行嚴格推敲,每個環節都精心籌劃和實施,終于使各課目訓練圓滿成功。
導彈發射代價昂貴。國外軍隊一般以電腦模擬組織訓練。由于與野外訓練的感受大不相同,真正有戰斗氣氛的模擬訓練實際上難以實現。楊業功開始行動了。他帶著技術骨干研制成功“縮小比例模擬彈”,并且親自編寫了相應的操作規程,使部隊能夠以極低廉的成本進行發射練習,破解了一道世界性難題。
在此基礎上,他又大膽創新,組織部隊圓滿完成了二炮歷史上第一枚常規導彈的發射及彈體回收任務。
楊業功親自組織參與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還在建國50周年大閱兵中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他魂牽夢繞的部隊戰斗力快速提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3414.html
相關閱讀:蔡倫和造紙術的故事
許世友的故事:五跪慈母
明成祖告天石刻碑的故事
孫武斬殺吳王愛姬是何居心?孫武練兵殺姬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五則